山东大学蒲公英“夏野队”支教队成员 杨亚潼

发布时间:2024/07/17 22:30:10   点击:  

7月17日 星期三 晴

7月17日,阳光正好,作为山东大学学生蒲公英青年公益发展协会夏野队的成员,我与科科、雪糕和log在河南省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经历了一场直击心灵的非遗探索之旅。身处关爷庙的古朴静谧中,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崇敬,我们围坐一起,有幸与“王店大装”的非遗传承人——丁保全、杨方、白金亮、张晓明、陈明聚、刘建印六位老师傅促膝长谈。

我们的话题,就像打开了一坛尘封的老酒,醇厚又热烈。丁师傅的眼神里闪烁着对“王店大装”深沉的爱,他讲述着这项融汇戏曲、杂技与体育精髓的绝技,在三层楼高的舞台上,用翻飞的龙影和腾跃的狮姿,演绎出古老折子戏的精华。那些故事,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杨方师傅则用他的坚韧,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面对传承路上的资金难题和技艺流失的双重压力,他们团队硬是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自掏腰包,培养新人,甚至用上了无人机这种现代科技,让“王店大装”焕发新生,成为了万人瞩目的文化盛宴。听着他的话,我不禁对这份坚持和创新肃然起敬。

谈及未来,白金亮师傅眼中闪烁着憧憬。他不仅梦想着让“王店大装”登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还想通过出版书籍、参与教育项目,让这门艺术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访谈最后,我满心感激地向这些匠人们表达了我们团队最诚挚的敬意。他们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养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我们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夏野队带着这份厚重的责任感,将把“王店大装”的传奇故事带入支教课堂,点燃更多年轻人心中对非遗保护的热情,共同编织中华文明那幅多彩而璀璨的画卷。

当“王店大装”的鼓声再次震撼响起,那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的号角,宣告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挑战与机遇中,以创新为翼,以坚守为根,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翱翔。这次访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任务的完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的传承,既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而我们,都是这条不朽道路上的同行者。


【作者:2022级本科生 杨亚潼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王莉莉 董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