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寻根问源,百廿印记”实践团队成员 李鑫意

发布时间:2024/07/28 20:01:40   点击:  

7月28日 星期日 雨

几天前,作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寻根问源,百廿印记”实践团队成员之一,我来到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周楼小学,面向该校的小学生讲述山大故事,传扬山大精神。

今天,我走进一年级教室,打开PPT——闻一多先生的照片映入小朋友眼帘。我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绝大多数都在摇头,只有一两名小朋友低语:“闻一多。”“对,这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也曾是山东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先生。”说完,顿时“哇”声一片,还有小朋友向我投来羡慕和好奇的目光,问我有没有上过先生的课。我摇摇头,心里一阵慨叹,生在那个时代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讲到闻一多先生在山大任教时,小朋友们更是兴致勃勃,特别是讲到闻一多先生慧眼识英才,发现了臧克家先生身上潜伏的才气,破格录取了他。师生情谊,似海绵长。语文课代表问我,她擅长语文,但数学不太好,以后也能到山大吗?我摸摸她的头,告诉她,当然,山东大学不会让珍珠被泥沙掩埋,从前不会,以后也不会,并勉励她好好读书,欢迎来山东大学。

9B4C7

随后,我带小朋友饱含激情地朗读了名作《红烛》。这首诗是高中时期学的,当时好似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现在我有些懂了,这是对那个黑暗时代的呐喊,是对光明义无反顾的奉献。

7CDEB

除此,家喻户晓的《七子之歌》也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作品,我和小朋友一起歌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同时告诉大家一定要记得“1999年12月20日”,这是澳门经历坎坷,终于回到母亲怀抱的日子。伴着动情的旋律,战士浴血奋战、山大师生爱国游行的场景在我脑中一幕幕闪过,不禁流下泪来,小朋友看到我这样,眼神也黯淡下来。小朋友们懂我为什么哭吗?大概不懂吧,但我希望能在他们懵懂的童年就播下一颗饱满的爱国种子,这是我对祖国花朵的期盼。

时间过得好快,这节课已经结束,心中感慨万千,此刻,我好像真的是一名山大人,不只在身份,更是在精神。就像我读校史时,感受到先辈——老山大人对学问、对后辈、对祖国深深的爱。今天,我又作为新山大人对未来的山大人传递这份爱。“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山大故事永远在续写!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鑫意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王莉莉 温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