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4 21:50:27
点击:
今天,我们山东大学国旗护卫队的同学有幸采访到了老兵张乃仁爷爷,听他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我内心深受触动。

我们见到张乃仁先生时,他已不再年轻,但矍铄的眼神中依然透着军人的坚毅和沉稳。采访开始,我们首先询问了他关于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单位的作用。张老师坚定地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基层单位就是要时刻为人民服务,心里始终装着祖国和党,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
接着,张乃仁先生回忆起了他参加九八年抗洪的经历。当时风雨交加,部队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情况下,直接从训练转入一线长江大堤开进。一声令下,他带领400多名干部毫不犹豫地赶赴第一线,投入战斗。战士们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在第三次洪峰通过时,大堤几乎被水淹没,他们就睡在大堤上。当时的口号是要像黄继光那样舍身护人民。七八月份的天气非常炎热,战士们的汗水、泪水与苦水交织在一起。在决堤后,他们向决口搜查被困百姓,成功解救了一名被困在树梢上一天一夜的70多岁老大娘。当他们撤兵时,老百姓纷纷带着家里好吃的,敲锣打鼓为他们送行。张乃仁先生感慨地说:“无论何时,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听着他的讲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抗洪的艰难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当我们问到是什么动力支撑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在前线时,张乃仁先生深情地说:“因为我是一名军人,军人退役不褪色,始终要继承黄继光精神。黄继光前辈始终是我的榜样,我要将这种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感党恩,跟党走,利用好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平台,奉献于组织、人民和事业。”
后来我们了解到张乃仁先生进入了国土局,便询问他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国土安全或生态安全的联系。他告诉我们,国务院提出保护18亿亩耕地,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打击违法用地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端中国碗,中国碗装中国粮”。
我们还问到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决定入伍的契机和动机。张乃仁先生说,他高中毕业后没上大学,直接进入部队当兵锻炼,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出身,当兵在当时是很好的出路;另一方面,当时流行国防绿,看到别人一身军装,一身正气,非常羡慕,从那时起当军人的念头就在他心里发芽了。经过层层筛选,他进入了空降兵部队,历经摸爬滚打,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降兵战士。他说:“这40多年的革命生涯,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但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老婆和孩子,但我内心知道,这是舍小家为大家。”
最后,我们谈到了疫情防控期间他的经历。张乃仁先生说,当时疫情暴发后,国土局立即组织进行全面消杀、保障物资等工作。他和同志们积极参加到济南市历城区的疏散点,坚持工作了28个昼夜。尽管家里有房贷,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一万元支援武汉。
采访结束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岁月铭记功勋,热血铸就忠诚,张乃仁先生的事迹和精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担当与奉献,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了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奋斗的决心。而我们国旗护卫队同学更应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担当意识和奉献情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国旗尊严,传承爱国精神。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孙钰涛 来自单位:武装部 责编:谢婷婷 裴银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