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2023级本科生 范明怡

发布时间:2025/01/17 20:53:02   点击:  

1月17日 星期五 晴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黄土一抷魂。今天,我们山东大学考古学院赴鲁中、鲁南地区红色寻迹调研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潍坊市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见到了义务守祠十三年的魏铁良老先生,听他讲述烈士祠与守祠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是中国首家镇级抗日战争纪念馆,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保卫“渤海走廊”而牺牲的昌北烈士而建,是山东省现存为数不多的新中国成立前建成的抗日烈士专祠。

D273F

当踏入那间接待室,目光所及,尽是熠熠生辉的荣誉证书与奖章,它们是见证者,亦是叙述人。它们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魏老先生对守祠工作的满心自豪与无上荣光。谈及接任守祠一职,老先生回忆道,前任守祠人陈光聚老先生年事已高,需要寻找下一任守祠人,镇里的要求是必须是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且60岁以下,他一一符合。妻子的心中顾虑与孩子的纷纷劝阻并不能让他退缩,自此,便风雨无阻的扎根于此。十三年来,他一如巍巍高山,岿然不动,他用一言一行,完美诠释共产党人炽热滚烫的初心,军人坚如磐石的底色与执着,令人敬佩,让人动容。

进入祠堂正厅,庄重又肃穆的氛围瞬间将我们包围,面前是许许多多的烈士灵牌,桌上,神龛伫立。墙上,挽幢低垂。两侧,花圈环绕。老先生说,祠堂里供奉着527个烈士灵牌,其中有一家三代或父子俩都为保卫“渤海走廊”牺牲的,每一位烈士的名字,他都铭记于心。

同时,他还走访搜集整理了近10万字烈士事迹的资料,在他看来,这些烈士是龙池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荣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纪念。老先生讲解完毕后,我们怀着崇高敬意一起向烈士们三鞠躬。那一刻,仿佛时光凝固,我们跨越岁月长河,与他们达成了代代相传的约定。

离开烈士祠的时候,老先生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和熙的微笑,满含慈爱与期许的目送我们离开。我回头,望着他那孤单却坚毅的身影,不禁想到,四千多个日夜,他就这样无数次目送一批批来访者离开,始终如一的坚守在那里,默默守护这片被岁月洗礼的天地,为每一位访客引路,替每一位烈士发言。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深的告慰。从殉国烈士身上,我们看到了英勇坚贞的爱国精神;从魏铁良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底色与意志。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砥砺奋进,青年正当时。


【作者:2023级本科生 范明怡 来自单位: 责编:王莉莉 贾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