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非遗,汇聚“政”能量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长 杨荔莎

发布时间:2025/01/24 21:48:25   点击:  

1月24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们“青”心非遗,汇聚“政”能量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来到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非遗小镇,实地参观了“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欣赏了素胚彩韵两相宜的陶艺、浓郁深邃的漆画、造型独特的葫芦烙画,50余个非遗院落散布村中,让人目不暇接。

刘家堡乡党委副书记王俊利在带领我们参观百院非遗的过程中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我从小就听着老人们讲王琼刻苦学习和勤廉仕政的故事,感到很骄傲。如今我也要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一文化,讲给后来人听。”这不正是文化育人的生动彰显和新时代党员干部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真实写照吗?一种使命感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在座谈中,刘家堡乡党委书记杨玺荣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打造“王琼故里·百院非遗”的有益探索,并分享了202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强来到刘家堡村进行长达一小时调研的相关细节,认为“坚持党建引领”是刘家堡村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

随后,我们团队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非遗”模式的调查与创新研究》将全国范围内“党建+非遗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党建+非遗文化墙建设”“党建+非遗直播间”“党建+非遗特色民宿打造”“党建+非遗创意工坊”五个方面的先进典例进行汇报,为刘家堡非遗小镇“党建+非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在团队汇报结束后,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典例汇报予以充分肯定,体现出团队在前期做的充分准备,所提供的经验启示也对刘家堡非遗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启发。

作为团队队长,团队努力得到肯定让我开心不已,与此同时,与领导老师的交流也让我意识到,要想进一步提升“党建+非遗”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一定要将“人民收入”和“人民幸福感指数”作为乡村运营管理的落脚点,真正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便是我们深入基层、躬身实践的大好时机,我们青年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边行边思,在实践中秉持问题意识,观察思考当前非遗保护传承的难点所在,并且尝试贡献智慧。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前后思量,上下求索,深觉真理之一贯,志士之同鸣。当广大青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和血脉之时,就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建立“我可以”的自信心,这种使命感、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是青年系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所在。


【作者:2024级研究生 杨荔莎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车慧卿 张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