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韵,巧手塑魂”团队成员 朱嘉懿

发布时间:2025/01/27 20:05:48   点击:  

1月27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作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匠心传韵,巧手塑魂” 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踏上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非遗探索之旅。

C25BF

上午,我迈进了北京珐琅厂的大门,刹那间,绚丽的色彩与精湛的技艺仿佛释放出一股强大的引力将我深深吸引。珐琅工艺的复杂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在制胎时,需依据不同器型的独特需求,像寻宝般精心挑选适配的材质。而后,经过反复捶打,让材质逐渐塑形,再以精准的焊接工艺,将各个部分巧妙拼接,方能打造出规整且坚实的器型。掐丝环节,更是一场技艺与耐心的极致考验。匠人手持细如发丝的金属丝,如同在微观世界里作画,凭借精湛技艺与沉稳耐心,将其勾勒成美轮美奂的图案。哪怕只是分毫偏差,都会让整个作品的美感与完整性大打折扣。然而,这般美妙绝伦的工艺,在当下这个被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时代,因学习周期漫长、技艺要求极高,面临着传承的严峻困境。幸运的是,珐琅厂积极应对,通过接纳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遗的种子;开展制作体验课程,让更多人亲身体验珐琅的魅力;举办工艺品展览,向大众展示珐琅工艺的独特风采,努力推动珐琅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光彩。

D3EE7

下午,我来到了位于什刹海的王赤峰风筝艺术之家。一进门,形态各异、色彩绚丽的风筝便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盘鹰风筝以其独特工艺格外引人注目。在选材上,王老师极为讲究:竹材需纹理笔直、质地坚韧,丝绸要轻薄柔软、色彩鲜艳,如此方能确保风筝具备轻盈的质地与良好的韧性。在领略风筝艺术魅力的同时,我也察觉到传统风筝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它也焕发出新的生机。王老师对AI 技术助力非遗风筝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赞不绝口,他提到 AI 能够以新颖的方式展示风筝的制作过程与独特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同时,王老师还鼓励我要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提升个人能力,广泛增长学识。

DF708

一天的探寻,让我深切体会到珐琅与风筝这两项非遗技艺的工艺精妙绝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传承的紧迫性与使命感。非遗传承之路,注定充满艰辛,山大在保护非遗工艺上不断努力,而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相同身份——山大学子的我们,也应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让中华文脉得以赓续,让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朱嘉懿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李子嵩 苏比努尔·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