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1 20:44:51
点击:
年初,结束了在滨州沾化区冯家镇的实践活动,我的思绪仍紧紧萦绕在那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这次实践,就像一场生动的课堂,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为深刻且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的决心。
初到大寨村的那天,我们一行人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踏入了冯家镇镇政府。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李子麟学长,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我们内心的忐忑。“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咱们一同为大寨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光发热!”学长那坚定有力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我对接下来的实践充满了信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迅速投入到了实践工作中。首先,我们拜访了村支书。在与村支书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寨村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曾经的大寨村,贫困落后,基础设施匮乏,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然而,村支书和村民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团结一心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如今,大寨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村支书深知,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很长,仍需不断努力。“你们是山大的学子,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希望你们能为大寨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村支书的话语中满是对我们的期待,这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寨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在与一位大爷的交谈中,大爷感慨地说:“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但我们也知道,要想让村子持续发展下去,还得靠年轻人啊!” 大爷的话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奉献。
在对大寨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从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发现大寨村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品牌建设,渔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于是,我们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帮助村民们拓展销售渠道,教给他们如何用网络展示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让大寨村的渔业产品能够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了解到大寨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为了让大寨村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大寨村的文化魅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大寨村的日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支教活动。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在课堂上,我尽我所能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看着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课余时间,孩子们总是围在我身边,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的天真烂漫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深受触动。我深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为乡村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让我明白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实际行动的伟大事业。作为山大学子,我们更要牢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的校训,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刘晓宁 来自单位:信息学院 责编:刘怡康 苏比努尔·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