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IV项目参与者 邓文志

发布时间:2025/02/24 20:50:42   点击:  

2月24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的工训中心智慧教室里,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投影幕布上,整个教室被温暖的光线笼罩。老师点开一组动态图,3D打印机的激光束在液态树脂中游走。我翻开笔记本,认真记录下几种核心技术的原理:SLA光固化通过紫外光逐层固化树脂,FDM熔融沉积则像挤奶油般堆叠热熔塑料,而SLM金属打印用激光熔化金属粉末。老师提到最新的CLIP技术,通过氧气抑制固化边界,让打印速度提升百倍,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

下午的实操课,我站在一台FDM打印机前,透过观察窗看着喷头将PLA材料挤出成丝。设定层厚0.15mm、填充密度20%后,我启动了一个齿轮模型的打印。随着平台缓缓下降,齿轮的齿廓逐渐清晰。中途因温度波动导致层间粘连,助教提醒我调整喷头至210℃,并用镊子小心剥离支撑结构。当最后一层完成时,齿轮在掌心转动发出细微的咔嗒声。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手创造的成就感。

傍晚的实验室里,Kapiv项目组的讨论热火朝天。我们聚焦于物流小车机械臂的设计:六自由度结构能实现伸缩、旋转和夹取,但铝合金材质的夹爪如何平衡强度与重量?参考文献中提到的曲柄滑块机构,我们决定用270°舵机驱动平行夹具。争论最激烈的是传感方案——有同学主张用超声波测距精准定位货箱,而我提出结合灰度传感器识别货物边缘,最终老师建议融合两种方案以提升容错率。这些讨论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的优化都离不开大家的智慧和努力。

收拾器材时,瞥见窗外路灯亮起,玻璃上反射着3D打印的齿轮和桌角的机械臂草图。在工训中心的一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魅力的世界。从上午的理论学习到下午的实操课,再到傍晚的项目讨论,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技术,更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邓文志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