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7 20:57:09
点击:
春日和煦,站在春日的暖阳里翻动《诗经》,扉页间似乎有露水从蒹葭叶尖滑落,惊醒了沉睡三千年的诗意。今天,我和两名同学一起参与了“典籍故事青年说”第三季《诗经》趣读活动的预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以视频录制的方式,将《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与时代主题相结合,讲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筹备初期,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选题?如何将《诗经》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频内容?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磨合,我们最终确定了以“《诗经》中的劳动之美”为主题,挖掘《诗经》中劳动场景描写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古人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在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选定了学校实验室的白板作为拍摄背景。这里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在这里放映好PPT,连接好拍摄设备,一场关于《诗经》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启。我站在白板前,指着PPT 上《诗经·周南·芣苢》的文字,开始讲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我详细地解释着诗句中芣苢这种植物的特点,以及诗中描绘的女子们在田野里采摘芣苢的热闹场景。在讲解《豳风·七月》时,我更深入地剖析了诗中农民们一年四季各种劳动的场景,以及这些劳动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讲解道,在古代,劳动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地的敬畏。
为了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现代关联性,我在讲解过程中还结合了现代社会中一些相似的劳动场景进行对比和联想。比如提到古代女子采芣苢的欢快场景,就像现在人们在工作之余参加趣味采摘活动一样。我想,这样的结合能让听者更容易理解《诗经》中的劳动之美,并感受到古今劳动文化之间的传承。
经过将近一天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我们终于完成了视频的初稿。看着相机里的自己充满热情的讲解,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那些在《诗经》里流淌了三千年的桃花与秋水,正通过我们的镜头重新浸润这个时代。这次《诗经》趣读活动,不仅是对《诗经》的致敬,更是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的实践答卷。当三千年前的诗句化作短视频的字幕,我们正在用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方式,让中华文化基因在当代血脉中生生不息。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孙晨欣 来自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责编:赵方方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