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4 18:34:10
点击:
今天下午的团队建设实践课程像一剂催化剂,在我们护管实验班里催化出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一下午的实践课不仅是我本科以来第一次互动式、游戏式课程体验,也是我们在大二班级重组后的首次班级集体大团建活动。
课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拉开序幕,通过几个轻松有趣的小游戏,同学们迅速热络起来,进入了积极的互动状态。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采用抽取扑克牌的方式被随机分成了四个小组,我有幸成为了方块组的一员。
初入小组,大家都还有点拘谨,但“起队名、编队歌、制作队旗”等团队任务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任务紧迫,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分工合作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可欣同学主动请缨,担任起设计logo的重任,舒睿则甘愿成为她的小助手,两人默契配合,为团队创作出了独特的视觉标识。我们剩下的六人则自动分为两队,分别负责创作队歌和口号,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创意。
当八个人唱着队歌、喊着口号把我们的作品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时,那份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难以言表。队旗上,八个人的姓氏首字母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方块图案,小小的方块不仅仅只是存在纸面上的logo,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印记,是我们团队精神的象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最后的“神笔马良”游戏。一根大毛笔、一张水写布、四根绳子、八个人,这些看似简单的道具,却将我们团队的协作能力推向了极致。经过上一轮游戏的磨合,我们越来越有默契。大家合力将绳子绑在毛笔上,随后迅速分工,每个人紧紧攥住绳子一端的同时,还都肩负着各自的专属任务:最下面的两人负责控制笔尖,中间四人固定报纸,最上面的两人则负责喊口令、统筹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老师介绍游戏规则时,我还觉得挺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其中的不易。笔尖蘸水时,八只手必须同时下降,才能确保笔尖准确沾到水;写字时,每个人都需要用力绷紧绳子,与伙伴紧密配合,才能保持平衡和速度。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有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

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高效的协作,在随后的小组写字大PK中,我们队迅速领先对手,成为了全场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小队!当写完最后一个点,大家的脑门上都已经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开心与自豪。那一刻,我们好像成了真正的“神笔马良”,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了属于我们的奇迹。
随着“神笔马良”游戏的结束,本次课程也缓缓落下了帷幕。然而,我却有些意犹未尽,整个人还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回想起李明生老师在理论课上讲到的:“团队是在一个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一开始,我们小组还只是因为缘分而聚在一起的“群体”,但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凝聚力,我也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方块”队和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
期待下一次的实践课,期待与伙伴们再次携手并肩,共同创造更多的美好回忆!
【作者:2021级本科生梁瑞琪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王一晗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