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4 18:38:10
点击:
初入山东大学,每一门课程都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大学物理实验,更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今天,我迎来了第一次大学物理实验——光的衍射实验,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探索与成长的旅程。
实验前,我深知预习的重要性,便一头扎进教材和资料中,认真撰写预习报告。我详细了解了光的衍射的基本概念,从光的波动性出发,理解它如何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那些复杂的公式,在我反复推导下,渐渐变得熟悉起来,我自以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信心满满地踏入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各种精密的仪器摆放整齐,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似乎在等待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小组迅速分工,有条不紊地搭建实验装置。我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激光器的位置,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地照射到单缝上,同伴则仔细地调节光屏的距离。然而,当我们打开激光器,期待着看到理论中的衍射条纹时,现实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光屏上的条纹模糊不清,与预期的清晰图案相差甚远。
我皱起眉头,内心满是疑惑,开始仔细检查每一个步骤,回忆预习时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重新调整了单缝的宽度,微调了激光器的角度,可问题依旧存在。小组的成员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尝试之后都无济于事。
经过一番思考,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按照理论计算出来的条纹间距,与实际测量的值存在较大偏差?我反复检查计算过程,核对实验数据,可就是找不到原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内心的焦虑也在不断增加。
在“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激励下,我不再独自纠结,果断向老师求助。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微笑着,耐心地给我讲解光的衍射原理,从最基础的波动理论讲起,逐步深入到实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老师的声音平和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钥匙,慢慢打开我心中的疑惑之门。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仪器的精度、环境的干扰,这些都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恍然大悟。我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思考中,过于局限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
回到实验台前,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心态。这一次,我不仅关注实验的操作步骤,更注重每一个细节,考虑到了仪器的误差、光线的干扰等因素。我认真地重新测量每一个数据,仔细计算。当我再次看向光屏时,那清晰的衍射条纹终于出现在眼前,明暗相间,排列整齐,就像努力之后绽放的花朵。
这次实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学探索,更是我在山东大学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明白,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来自书本,更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思考。在山大这片学术的沃土上,我将带着这份对知识的敬畏与执着,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不断追求真理,向着更高的学术山峰攀登。
【作者:2024级本科生 高照凯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王一晗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