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献血,情暖山大”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参加者 张一晨

发布时间:2025/03/15 20:27:36   点击:  

3月15日 星期六 晴

今日,青岛校区迎来了“爱心献血,情暖山大”系列活动的第一天。从知识讲座到亲身实践,短短一日,我的心中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感动与力量。

上午十点,我准时踏入讲座现场。台上,专家正用一组数据揭开献血的“神秘面纱”:“每献出400毫升血液,最多可以挽救三个生命。而我国每年临床用血缺口高达数百吨……”屏幕上的图表与案例让我心头一颤。原来,那些躺在病床上的陌生人,可能因为一次平凡的献血重获新生。讲座的最后还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虑:“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反而能促进新陈代谢。”这番话让我对下午的活动多了一份笃定,也少了一丝忐忑。

午后,校园里停驻的献血车成了最温暖的风景。我深吸一口气,踏上台阶。填表、测血压、验血型……每一步都让我感受到责任的重量。等待结果时,身旁一位女生轻声说:“这是我第三次献血了,每次想到自己的血能流进别人的身体,就觉得特别奇妙。”她的笑容像一缕春风,驱散了我最后一丝紧张。轮到我时,护士轻声提醒:“放松,握紧这个球。”针尖刺入皮肤的瞬间,轻微的酸胀感传来,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血袋——暗红色的液体缓缓汇聚,仿佛一条无声的纽带,将我与某个未曾谋面的生命紧紧相连。

结束后,我领到一张小小的献血证。捧着它,我忽然想起讲座中提到的“血液的旅程”——从采集、检测到输入患者体内,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守护。原来,奉献不仅是热血的流淌,更是科学与爱心的接力。坐在休息区,我望向窗外,几名志愿者正为献完血的同学递上温热的水。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情暖山大”的含义:温暖不在宏大的口号中,而藏在每一杯水、每一句问候、每一次挽起袖子的行动里。

归途中,我反复摩挲着献血证上的红丝带标志。我曾无数次在课本上读到“救死扶伤”,而今天,我用自己的方式触摸到了这个词的温度。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我无法像医生那样手握手术刀拯救生命,但至少此刻,我能以热血为墨,书写青春里最赤诚的篇章。夜幕降临,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若萤火微光可照亮方寸,愿以我之热血,汇入千万人的星河。”


【作者:2022级本科生 张一晨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一晗 梁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