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21:34:31
点击:
阳春三月的晴光斜切入六楼走廊,将广仁楼的门融成一块琥珀。
今天是我们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人文关怀见习第三小组在肿瘤科见习的日子,此次主题是叙事护理。这是一个很安静的科室,消毒水的气味像凝固的叹息悬在走廊,轮椅碾过地胶的沙沙声是这里最喧闹的响动,连哭声好像都闷在攥紧的被角里,洇成深浅不一的云斑。
老师带着我们走向科室内部,两侧白墙上是便利贴拼贴出奇异的生命图谱:女儿画的老家枣树,儿子抄的半阕宋词,还有妻子写的平安语。这些碎片在穿堂风里沙沙作响,恍若千万只承载着回家希望的纸鹤,振翅欲飞。在走廊尽头,我们用两张木桌和十张候诊椅搭建起简易的小教室,老师谆谆叮嘱:“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而叙事护理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它通过倾听和分享患者的故事,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沟通时和患者拉近距离尤为重要……”
步履匆匆,我们来到7号病床,和一位患有急性淋巴肿瘤的女生进行深入交流——她叫小欣(化名),才十七岁。此时少女正蜷在光斑里,蓝白条纹的被套滑落腰间,不经意间露出脊背锥处未愈的针孔,像一串被春风惊醒的蝉蜕。初次见面,小欣面对我们有些腼腆,说话时手指不停绞着被角,指甲盖上的月牙白几乎褪尽。“穿刺很痛,我以为不会习惯的。”她声音很轻,像是从棉絮里漏出来的。我注意到她手背贴着留置针敷贴,边缘微微翘起,底下隐约能看见青紫的血管,像冻土下蜿蜒的暗河。她说在治疗中无法避免要经历一些疼痛,第一次穿刺时不安与恐惧的阴云笼罩全身,迫使她挣托开所有靠近的手。从恐惧到坦然接受,这是一个艰难过程,充斥着太多泪水。她十分感谢陪伴她五次化疗的父母、医生护士与临床病友,每一次关心,每一句鼓励都给予她治疗的勇气,她现在恢复的很好,头发也长出来薄薄一层,不久后她就可以出院了。
阳光穿过她新生的睫羽,在监护仪萤幕投下藤曼状的暗影,我感觉那些数字似乎也有温度了。离院前,老师再一次向我们强调了叙事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有一种情感叫做同理心。每一个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忧愁,护患之间认真的观察、简单的询问、细心的倾听,都能让爱在护患关系中流淌,它能带来温柔的力量,抚慰伤痛的心。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粟粟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张穆楠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