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22:39:56
点击:
时值春分之际,我参加了由山东大学团工委举办的一场特别的劳动,去体验自己动手制作花样馒头。
下午两点,我们乘坐校车前往活动地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路上我的心情像今天的阳光一样明媚,雀跃的氛围升腾在温暖的车厢中,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对这场活动心怀期待。
到达活动地点后,两位面点师傅领我们进入制作间,案板上整齐地摆放着剪刀、切板等用具。春分后的日光已有三分绵软,玻璃窗将阳光滤成蜂蜜色。我与同学们分为五组,面点老师为我们每个人分发了白色、绿色和红色的面团,随后便进入了制作的环节。

首先制作的是一只燕子,要将白面团搓成纺锤,剪刀斜斜铰出尾羽。“要把燕子的脖子拉长些,否则一蒸头和身体就融为一体了。”老师的指导混着工具的轻响,二十多双沾满面粉的手共同搅动着满室麦香。师傅的筷子轻点两下便是灵动的眼,我们却总把尾翼剪得笨拙。待到草莓环节,翠绿面团剪出叶子,压在揉好的草莓形状的面团之上,技巧之处是最后拼接之时要用筷子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红玫瑰最难,师傅教我们将三条面皮围成漩涡,再用切板一分为二,两朵玫瑰便绽放在掌心之上。我捏的玫瑰总塌成卷心菜,师傅指导时手指翻飞,颓败的花冠忽有了迎风的弧度。最后是寿桃的制作,我们用白面塑桃,绿面作叶,两片叶子抱着圆滚滚的桃身,再刻出纹路,一只寿桃便成型了。

待所有组制作完成后,我们的馒头便送入蒸笼。等待发酵的时间里,面坯在笼屉中悄然膨胀。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当蒸汽驮着麦香撞入鼻间时,我看到那些由我们亲手制作的馒头被推了出来,原本拳头大的寿桃竟绽成碗口大小,燕子的羽翼经过发酵早已难以辨认,同学们兴奋地辨认着哪只是自己的。
将各自的馒头装入袋中时,我心里感到深深地满足,这是在我手中制作出的沉甸甸的馒头。返程路上我品尝着香甜的馒头,看着袋中两朵绽放的玫瑰花,忽然懂得师傅那句“面团记得每双手的温度”——正如那些被我们赋予形态的面团,最终也在蒸汽里重塑了我们的掌纹。或许所有手作的魔法,本就是用分秒虔诚,向光阴换得绽放的凭证。
【作者:2024级硕士生 燕子琪 来自单位:环境研究院 责编:张穆楠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