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20:42:02
点击: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农历三月初三,我作为国学社成员和“典籍故事青年说”决赛选手,赴尼山书院参与山东省图书馆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上巳节雅集活动。我们18位同学身着汉服,在社团指导教师魏琳琳、王涵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踏入书院的那一刻,清冽的柏香裹挟着晨露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在司礼官的指引下,用笔墨书写下自己的名字,并领取了上巳纪念书签。后行祓禊之礼,盆中清水浮着几瓣海棠,清冽香气随水波荡漾。司礼官手持兰草,蘸水轻点我的衣袖,“祓除不祥,福履绥之”。


登上尼山书院二楼,魏琳琳老师将香箸插入香灰,动作轻缓如拈花。“香道贵静,心静则气清。”文学院刘晓艺教授为我们细致赏析了《诗经·郑风·溱洧》后,我有幸成为了“领诵员”,带领同学们齐诵。踮脚悬挂画轴时,望着手中的画卷,我仿佛真切触摸到了文明的温度。古人临水宴饮,可不单为风雅。流水带走灾厄,更承载着对生命绵延的祈愿。

最难忘是射礼体验。握起榆木弓时,老师强调“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训诫犹在耳畔。虽然有老师的引领,但第一箭我还是射偏了脑海中却忽然想起《论语》中“揖让而升,下而饮”的从容——弦响处,箭簇终于没入草靶。回到尼山书院,古琴老师为我们细致讲解了古琴的文化知识,伴以《高山流水》的韵律。“滚拂”技法的一收一放间,伯牙子期的知音之谊似呈于眼前。随后,我们体验了雕版拓印工艺活动。老师示范着将宣纸覆上碑面,孔夫子的衣袂轮廓渐显。在飞花令环节中,同学们依次接力续述诗笺,文化之光在当代青年手中薪火相传。。
半日充实、丰富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在书院门前合影。汉服广袖被春风鼓起,像是给古老文明插上了青春的翅膀。作为“典籍故事青年说”第三季《诗经》趣读活动的参赛选手,我更加懂得:让《诗经》等典籍从故纸堆里活起来的,不仅是学理研究,更是此刻流淌在春日里的笑靥与热忱。青年一代以躬身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绿,恰似千年古木逢春抽芽,在躬行与热爱的浇灌下,中华文明的根脉正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佳和 来自单位:儒学院 责编:谢婷婷 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