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3 21:50:16
点击:
4月11日清晨6:20,天色微亮,晨风裹着凉意,民族预科班的同学准时在兴隆山校区欣园门口集合。随着大巴车缓缓启动,窗外的城市轮廓渐远,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田野与初升的朝阳,我们也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
抵达青岛校区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山东大学博物馆。踏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泛黄的建校手稿、斑驳的早期校徽,无声诉说着山大自1901年以来的沧桑与辉煌。从立志为国育贤才的初心到不断探索近代大学体制,从开文理办学先河汇揽英才到改革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山东大学秉持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薪火相传,追求卓越。
接下来,辅导员老师带领我们进入创新实验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体验了机械臂操作:通过DobotStudio编程,机械臂可以灵活地书写汉字,绘画图形。随后,我们走进了物理演示实验长廊,进一步探索物理的奥秘。这些曾在课本上抽象存在的定律,此刻也化作可视的光影与触手可及的现象。
参观完实验中心后,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走进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精神展馆。从讲解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王祖农教授开展了自养细菌的研究,曲音波教授在可再生纤维资源的微生物转化技术领域奋斗了四十余年。在科学研究中,他们扎根实验室,以实际行动推动科学知识的深入挖掘与发展。
参观结束后,在博物馆的门口,民族预科班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喊出了那句“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口号,留下了此次研学的合照。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滨海公园。晨雾未散,远处海天交接处泛着银光。成群的海鸥掠过浪尖,咸湿的海风拂过面颊。有同学兴奋地跑去喂食海鸥,也有同学拾起贝壳留作纪念。
“学思践悟,舍风砺行。”两天研学,我们触摸历史、对话科技、探索自然,更在集体行动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这趟旅程让我对“大学”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一扇窗,让我们看见世界的辽阔;也是一座桥,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此相遇、相知、更相融。
【作者:2024级预科班学生 云悦凝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谢婷婷 夏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