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7 19:12:41
点击:
午后阳光正好,我和同学们快步走向知新楼集合点。校车载着一车青年人的期待,驶向山东博物馆。透过车窗,春风裹挟着齐鲁大地特有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预告一场与千年文明的对话。
步入“海岱日新”常设展的史前展厅,一件造型奇特的文物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大汶口文化的“红陶兽形壶”。它形似昂首的小兽,四足撑地,背部开口作注水之用。展签上写着:“距今六千年,兼具实用与艺术性,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实证。”我凝视着它憨态可掬的轮廓,恍惚间竟觉得那双用简练线条勾勒的“眼睛”正与我对视。这让我想起“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眼前的兽形壶,恰似这绵延万年的文明长河中一朵生动的浪花。
穿过商周青铜的肃穆、秦汉封禅的恢弘,我最终驻足于第五展厅“大道之行”。这里以百年胶济铁路为线索,串联起山东近现代的觉醒与抗争。玻璃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译本旁陈列着王尽美、邓恩铭烈士的手稿,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展墙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沂蒙红嫂纳鞋底的雕塑相映生辉。
党支部发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我翻开书页,指尖划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一行字。抬头时,正望见全息复原场景中济南自主开埠的老照片:西装革履的商人与长衫儒士并肩而行,胶济铁路的蒸汽机车轰鸣着驶向新时代。这一刻,历史的层叠感扑面而来——山东,这片“岱青海蓝”的土地,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中华文明的卷轴上泼墨挥毫。

“黄河在这里入海,文明在这里交融。”博物馆的展厅导语,此刻有了具象的注解。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愿做一粒种子,将今日所见所感深埋心田——在未来的某天,当它破土而出时,定会带着齐鲁大地的坚韧、中华文明的深邃,与这个伟大时代同频生长。
【作者:2024级本科生 邓广宇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 温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