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2 21:23:43
点击:
在首届中国之治·全国大学生治理案例分析大赛暨在华留学生“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中,我们“薛而有信队”凭借《信承薛韵,榴花促治:信用建设“一根针”何以穿起县域治理“千条线”——以山东省薛城区社会信用治理为例》,最终在全国近400支队伍的激烈角逐中斩获三等奖。这份荣誉不仅凝结着团队七个月的心血,更映照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土壤中绽放的治理智慧。

从入选初审到冲出路演再到角逐决赛,每一个瞬间都还历历在目。站在复旦大学的答辩台上,当评委追问“非正式制度是否会扭曲正式制度”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薛城区社会信用中心吴娜主任所说的——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在法律法规下构建的。信用治理就是德治的制度化、把德治融合贯穿到治理机制中。这种“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社会治理的底色。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面对欧美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我们应当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适合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治理智慧。薛城成功经验的基础在于诚信,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具有生长土壤。这种经验绝非昙花一现的“盆景”,也不是在某个地方的“特殊景观”,而是可规模复制的“生态”。
与北大、复旦等顶尖学子的交锋,不仅让我更深刻地触摸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实践智慧,也让我看清了肩头责任:既要深耕理论沃土,解构“中国之理”的深层逻辑;更要扎根治理田野,倾听“中国之治”的泥土脉动。

敲下这段文字时,我已回到青岛。回顾这七个月,每一步都很沉重,感谢团队每个人的付出,感谢李梦丹老师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的人正在探索“中国之治”,理顺“中国之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的日子,我们也会以学术之眼观照中国大地,以实践之足丈量治理纵深,以“中国之治”,凝“中国之智”。
【作者:2022级本科生 瞿秀如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谢婷婷 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