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志愿者 袁辉

发布时间:2025/04/23 19:01:47   点击:  

4月23日 星期三 晴

暮春四月的风裹着槐花香漫过千佛山校区,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我和我们支部的党员同志们来到了千佛山校区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参加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和千佛山社区居委会为提升工作人员应急救护能力联合开展的“银龄守护‘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作为流行病学专业的学生,这次急救培训于我而言,既是专业实践的延伸,更是一次关于生命重量的具象化体悟。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徐冬玲副主任医师悉心为我们讲解心梗救治的相关临床知识,她提到“黄金四分钟”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则新闻。今年初春,山大南路那位68岁的老人突发心梗在街头倒下时,如果不是恰好有懂得急救知识的医护人员经过,后果不堪设想。投影仪上跳动的心电图波纹,此刻在我眼中化作生命的密码,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公卫人的使命是织就一张随时能托住生命的网。

实操环节开始时,活动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01、02、03”计数声。离退休工作处的刘冰副处长亲自上阵,认真专注地用假人练习心肺复苏;社区居委会的老师很自然地对假人进行人工呼吸,反复练习AED电极片的粘贴位置。这些画面让我看见专业训练如何在关键时刻增加生的希望。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专业的研究生,我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并在前段时间学院组织的培训中取得了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但被徐医生叫上去为大家做展示的时候,我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紧张。手掌交叠按在假人模型上,我听见假人胸腔里传来“咔哒咔哒”的机械反馈声。橡胶胸廓的触感比看上去坚硬,但掌心传来的每一次回弹都让人安心。“按压深度不够,手臂垂直用整个躯干的力量下沉,会更省力一些。”徐医生认真地叮嘱着。我想起了以前流行病学课堂上老师说过的话:做流行病学研究,眼睛要看见人群,但双手要能托住每个具体的人。

培训结束,窗外的晚霞正染红千佛山的轮廓。我们帮着徐医生一起收拾教具时,徐医生说社区AED覆盖率每提升1%,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就能提高7%。这个数字或许听上去微不足道,但对每个家庭而言,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生离死别。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了“全民健康”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合理膳食、早诊早治的行动中,也藏在一次次跪地按压的肌肉记忆里,在每双愿意为陌生人停留的手掌中。

医学或许不能消除所有意外,但至少能让更多人在危急时刻,重获生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未来公共卫生学院24级专硕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在危急时刻都能勇敢喊出“我是党员,我学过急救”。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袁辉 来自单位:公卫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责编:谢婷婷 王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