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书友会”暨作家书院系列活动参加者 韩立豪

发布时间:2025/04/25 19:25:46   点击:  

4月25日 星期五 晴

傍晚,漫步校园,环顾小树林咖啡文化节的热闹,聆听小树林领读的朗朗书声,当然,还有久久萦绕耳畔的在作家书院活动中阿乙老师的声音:“阅读是这个世界成本最低,最快乐的事。”

中学时期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过一段阿乙老师在《朗读者》节目里朗诵《我与地坛》的视频片段,讲述他与命运疾病斗争的故事。今天我十分有幸亲临现场,坐在台下聆听老师讲述他的阅读感受、写作体验、人生经历和给我们的宝贵建议。

阿乙老师以在自己家乡亲历的故事为引,告诉我们哪怕不能到处游历,也不能不读书,每一本书可以带着我们去不同的地方,让我们看到自己井底之外的更美好的蓝天,有了书,人们就避免了从二十岁到六十岁谈论着不变的老旧故事的惨状,而可以融入新鲜事物,开拓思维,有更多的经历游历,更丰富的职业和人际关系,最终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

谈起比喻,记忆中第一次让我震惊的是鲁迅先生在《铸剑》中描写黑衣人的出场“瘦得如铁”,这也许是第一个将人比作铁的作家,也是第一次让我重新认识到比喻的意义。就像今天阿乙老师所讲,比喻简单说是一种等式、等号,就像拉封丹寓言或者雅各布斯的某些作品中的那种平衡观念一样;深层次上讲,比喻是将两个之前毫不相关的事物在文艺工作者“小上帝”视角下的强有力的组合,从而达到一个至高的领域与效果。简单的比喻会显得肤浅,不切特点;华丽的比喻又过于浮夸,文过于质,只有恰到好处的比喻,才能如一根针一样正中穴位,一针见血般点出本体的最鲜明的特点,而达到这一步,需要我们大量的阅读积累,人生经验的体悟以及无穷尽的实践写作。对于阿乙老师来说,只有用了比喻,作者才能心安理得地写作,开始说话;对于我们来说,比喻似乎是写作的一道关卡,只有熟练迈过,才会让自己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道:“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阅读不仅仅是增长知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一本本书,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通过顺承文脉流传的文化精神,逐渐用眼、用心探索我们舒适圈之外的世界,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宽广,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坚定信念,磨练意志,从而在文学世界的大道上,叩响每个喜爱文学者的梦想大门。

从前,我在视频里认识阿乙老师;今天,我投入于老师的循循引导;未来,我又翻开一本书,翻开的是书页,展开的是更宽广的明天。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韩立豪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