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英爱心社兴趣课堂志愿者 杜沣原

发布时间:2025/04/26 19:10:58   点击:  

4月26日 星期六 晴

下午三点,我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走出校门,来到社区的活动室。包里装着的是几十只纸杯,用于配合待会儿歌曲《稻香》节奏型的打击——这是我第三次作为授课者带着“走进阿卡贝拉”音乐课程走进课堂。

社区的教室里坐着十二位不同年级的孩子。我介绍完自己后便展示阿卡贝拉的合唱视频。后排孩子脱口而出:“他们在打杯子和桌子!”我顺势展开教学:怎么用人声来模拟乐器,怎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表现音乐,而最神奇的乐器,是每个孩子面前那只纸杯。

“拍、拿、放。”我举起纸杯示范基础节奏,三字口诀随着杯底叩击桌面变得具象化。最初的和声练习像散落的珍珠。一边孩子的节奏“啦啦啦”总比另一边慢半拍。有位孩子急得直跳,却仍倔强地抿着嘴练习分解动作。我们唐社辅助授课的伙伴们默契地散开,有的辅课志愿者走过去和孩子们一起练习节奏,有的辅课志愿者举着手机记录下难忘的时刻。

转折发生在课程后半段合练。当那句歌词“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响起时,此起彼伏的人声和纸杯伴奏慢慢织成了一张密密实实的网。十二双手掌同时执行着“拍桌面、拿杯子、放桌面”的节奏韵律,纸杯叩击声踩着准确拍点,总慢半拍的那一边已经成了节奏担当。窗边的家长也不自觉地跟唱着,旁边的辅课志愿者也一起打着节拍。

课程尾声,完整的阿卡贝拉版《稻香》终于流淌而出。清脆的童声和纸杯完成的“拍拿放”此起彼伏,就像美梦降临的感觉。曲终时,大家一起为自己的优秀表现鼓掌。

收拾纸杯时,有个孩子突然拉住我:“老师,你刚才说你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什么呀?”我想了想:“就是像我们这样,学了知识再来教给你们的人。”他激动地敲着杯子说:“那我以后也要这样。”

夕阳正好,那些被孩子们用过但依然完好无损的纸杯,在书包里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着唐仲英先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嘱托。从最初拍子的杂乱到最终《稻香》的完美和鸣,我逐渐明白,“薪火相传”大概就是无数双大手托举起另一群小手的过程。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杜沣原 来自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责编:谢婷婷 梁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