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7 19:22:47
点击:
清晨的阳光斜照在图书馆玻璃幕墙上,我握着演讲稿在实验室踱步,纸页被风掀起时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今天,我站在学院举办的“SDU TALK”学生创新大讲堂的舞台上,向众多优秀的老师同学分享了我对AI澎湃力量的感受。
准备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最初只是想分享实验室的3D打印机智能管理系统,但在整理资料时发现,那些深夜调试代码时AI提出的参数优化建议、自动归档的技术文档,正是人工智能与人性的温柔共振。当我把三个项目串联成故事线时,才意识到我们不是在创造冰冷的技术,而是在编织一张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网。
中午,我早早来到比赛现场。看着陆续到场的参赛者,他们或神情专注地整理着演讲稿,或与同伴热烈讨论。12点15分,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听着台上选手们精彩的演讲,我既兴奋又紧张。有的选手讲述AI在焊接领域的神奇应用,能大大提升焊接性能;有的分享AI助力教育改革,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一个案例都让我惊叹于AI的无限可能。
"有请下一位参赛同学孙晨欣!"主持人的声音将我拽回现实。轮到我上台时,我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我向大家介绍了极客小组在AI赋能科研道路上的三个项目实践。从AI驱动的3D打印机智能管理系统如何解决实验室设备管理难题,到科创竞赛技术文档智能分析平台打破知识传承壁垒,再到科创赛题智能导航系统助力竞赛创新,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当讲到系统带来的实际成效,如设备利用率提升、经验传承智能化时,台下投来的专注目光让我倍感自豪。

回望这次演讲比赛,我触摸到了比获奖更重要的东西。当AI开始理解人类的情感逻辑,当技术伦理成为必修课,我们这代人正在书写新的文明契约。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或许我们终将明白:最伟大的算法,永远包含着人性的温度。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孙晨欣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