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4 20:25:57
点击:
聊城光岳楼南街的老屋没了,原地立起的是簇新的复古四合院。唯有院前那棵老石榴树,依旧苍劲。仰头看枝叶间筛下的细碎阳光,三十年前那个夏夜浮上心头——那时我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回老家看望八十多岁的祖父,就在这树影婆娑里,听他说起那惊心动魄的火线入党。
那年我尚在产假里,特意抱了女儿给祖父看看他的小重外孙女。老人抱着孩子,和我讲起他做地下党的旧事:“家里开着轧面铺子,我常把情报悄悄塞进面条送出。有一回组织传信,命我夜里八点赶到一座破庙,说有极险要事,须得留下遗书……我没半点犹豫就去了。到了才知,那是组织在生死关头考验我们几个地下情报员的决心。”祖父的声音低缓却如磐石,“那夜,破庙里只去了我一人。就在那昏灯残壁下,我面对党旗,举起右手——火线入党了。我立誓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做事儿,值得!”后来祖母告诉我,自那以后,祖父轧出的面条一车车送往八路军驻地,家里渐渐积起厚厚一摞欠条。直至面铺因无钱买粮而关张,祖父默默将欠条付之一炬,转身又继续他的使命。
那年产假结束回到学校,我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书末尾,我用力写下:“像祖父一样,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做事儿,值得!”
马上,又是一个“七一”建党节。回想当年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恍如昨日。三尺讲台成了我的阵地,教书育人是我庄严的托付。担任团总支书记时,看着年轻学子在团旗下宣誓,那鲜红的旗帜在我眼中,总叠映出自己当年面对党旗的模样。抽屉里那些“模范团干部”的证书、希望工程结对卡、还有义务献血的小红本……让我终于掂量出祖父口中那沉甸甸的“值得”二字的分量。
前些日女儿归国探亲,去看望她姥爷。父亲将珍藏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拿给她看,语重心长:“你老姥爷是枪林弹雨中火线入党,我在部队立功也是火线入党,你妈妈更是光荣的共产党员。盼你回来,也早日向组织靠拢——为党做事儿,值得!”原来祖父当年播下的那一点星火,早已燃成一支不熄的火炬,在血脉与时光里默默传递。
岁岁年年,这老石榴树总是捧出满树嫣红的果实。共产党员的赤诚,也在无声处代代相传。
【作者:退休教职工 戴平 来自单位:离退休党委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