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20:09:10
点击:
今天下午四点,斜阳把河滩染成蜜糖色,我和探黄知农调研队的队员们踩着松软的沙土,开始了百里黄河风景区的实地调研。远远望去,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向前,浪涛拍打着河岸,腾起细碎的水花,母亲河的雄浑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沿着河岸慢慢前行,岸边大片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拨开叶片,发现滩涂上布满螃蟹打的小洞,偶尔有灰褐色的小蟹快速横爬,转眼又消失在石缝里。队长举着手机拍摄植被分布,我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触感黏腻,还夹杂着细碎的贝壳,表层结着薄薄的盐霜。
走到一处河湾,水流明显放缓。我们围成一圈,用树枝在岸边丈量河面宽度,数着浪花拍打石头的次数估算流速。水面下,细小的石子随着暗流缓缓移动,搅一搅就翻涌出浑浊的泥沙。队员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河水颜色、河岸坡度这些 平常又重要的数据。
夕阳渐渐低垂时,我们举起队旗准备拍合影,“山东大学探黄知农调研队”的字样在余晖里格外醒目。正拍着照,队旗上“山东大学”四个字吸引了一位路过的老人。他主动过来搭话,自我介绍叫云门子。得知我们是山东大学的学生,他特别热情,说自己也是山大校友。
云门子老师生于1947年,自幼受父亲熏陶,研习中医、诗赋、书法。1969年入伍,师从高元钧学唱山东快书。后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侯一民。转业后任画院院长,身为书画双协会员、山东快书传承人,亦是诗词学会会员,艺术成就卓著。聊天时,云门子老师好奇地询问我们每个人的家乡,还兴致勃勃地讲起他的家人。他说自己的子女也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传承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绚丽晚霞,黄河水面波光粼粼,美得令人陶醉。告别云门子老师后,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这次调研,不仅让我对黄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偶遇校友前辈,聆听他的故事,真是意义非凡。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责任,未来定要努力为黄河流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孙浩泽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贾富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