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19:37:45
点击:
7月,在热浪翻滚的沂蒙大地上,我们“明哲知荇”星火党员先锋队开启了一段红色之旅。

旅程中,我们先后前往了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圆通速递与中国临沂兰田智慧物流港。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有序进出,一条条自动化传送带穿梭于仓储空间。大数据中心的屏幕矩阵上货车轨迹、运输数据实时更新,让我们震撼于现代物流行业的覆盖范围之广与时效性之强。传统的劳动智慧与前沿科技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沂蒙精神在科技的加持下展现出实干兴邦的蓬勃力量。
伴着骄阳,我们走进临沂商城展览馆。泛黄的老照片里,低矮的摊位、拥挤的集市,无一不诉说着商城起步时的艰辛;现代化的沙盘模型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着如今的辉煌。那些陈列的票据、账本,仿佛时光秘钥,揭开了沂蒙儿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密码。在这里,沂蒙精神化作了开拓创新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茶山纪念园里,苍松翠柏静默伫立,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英魂安息之地。数不清的无名陵墓安睡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林,我们在其中寻找着朱达章同志。1946年4月,朱达章同志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教务长,但在汇报工作期间,遭特务暗杀。当年师生“边扛枪边授课”的勇气和担当将“刚毅厚重”的齐鲁文脉与“艰苦奋斗”的沂蒙基因编织成教育救国的经纬。朱达章同志用生命践行的,正是这种将精神扎根乡土的自觉。他既传承着山东大学“学无止境”的学术追求,又以沂蒙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让知识走出象牙塔,与土地和人民紧紧相拥。如今墓碑前新生的松柏已亭亭如盖,正如两种精神的融合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

这几天,我们在展览馆的光影里触摸历史的走向,在朱达章同志的故事中感知红色的脉络,从泛黄的文献记载,走入热气腾腾的土地与人情里,重新感悟“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或许,青年一代的责任,就是在记住这些精神内核的同时,寻找属于我们的表达方式。后续,我们也将进行系列调研,深入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地,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续写精神史诗的注脚。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马翔宇 来自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编:刘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