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7 21:57:59
点击:
清晨醒来,窗外天光已然透亮,盛夏的炽热钻入窗内。揣着几分郑重起身——今日实践队安排我们接受急救培训。

志愿者简单讲解过后,心肺复苏训练开始。我跪在模拟人身旁,手心下压,“成人按压深度五厘米,频率每分钟一百次以上……”我依言发力,手臂肌肉很快便酸麻如同坠铅,额上汗滴点点。三十次按压后,我抬头捏鼻、吹气,如此循环往复。原来生命托付于手的重量,竟也如此沉甸甸。
包扎练习部分,我们分组模拟不同伤情。我扮演伤员,左臂被设定为“骨折”,由队友用三角巾处理。她灵巧地将三角巾铺开、叠起、绕过我手臂打结固定,动作利落如行云流水。轮到我操作时,我先以敷料覆盖伤处,接着开始缠绕绷带——螺旋反折法,八字包扎法……手法初时生涩,绷带仿佛自有意志般不肯服帖,或松或紧,总不如意。我凝神屏息,指尖努力摸索着记忆中老师示范的节奏与力度,一遍又一遍,我越来越熟练。
培训结束后,窗外槐树的枝叶间不时漏下雨滴,我独自在窗边整理急救包,脑海中闪过下午反复练习的按压节奏、缠绕绷带的技巧,一种沉甸甸的笃定感从指尖蔓延开来——这小小的包裹,就是我们预备好的“应急灯”。实践途中,安全当先。原来,指尖练就的这份熟练与周全,就是守护身边人平安最实在的底气。
收拾停当,踏出培训楼时,暮色已悄然四合。仰头,校园的路灯次第亮起,橙黄的光晕晕染开来,映衬着仍在落下的细细密密的毛毛细雨。我回头看见门口南丁格尔先生的雕塑,忽然明白,那份穿越百年的提灯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它就蕴藏在我们刚刚学会的每一个标准动作里——在需要时果断施以援手,用知识和技能去挽救生命。此刻,我的背包里,那小小的急救包正安稳地贴着后背,它和我一样,准备好了。
“提灯者微光如豆,亦足以点亮幽谷。”我们今日躬身所学的每一种包扎、每一次按压,都是在为明日的守护默默积蓄光亮。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欣丫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王莉莉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