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7 21:39:24
点击:
推门进入活动室,雨珠密集地敲打着玻璃,像无数细碎的鼓点,为这个特殊的日子铺垫出肃穆的底色,打开PPT,“烽火红魂铸,彩笔绘英魂”的封面被窗外的雨雾映得朦胧,却在孩子们带着湿气的脚步声里,渐渐显露出沉甸甸的分量——今天是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雨声仿佛也在低声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我先放了段动画,流动的色块勾勒出烽火岁月,战士们的身影在光影里跃动,雨声成了最自然的背景音。前排扎马尾的小姑娘忽然小声问:“老师,他们跑的时候,鞋子会湿吗?”我愣了愣,低头看见她裙摆上沾着的雨珠——孩子们总用自己的方式,触摸那些遥远的苦难。
视频落幕,我展开抗日战争的时间轴,轻声讲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日子里,山河如何在枪炮声中震颤,国人如何在苦难里站起。屏幕上的卢沟桥,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重,桥上的石狮子仿佛在静静地聆听着历史的回音。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战士们,他们眼中的坚定与不屈,他们心中的热血与豪情;那一刻,历史上冰冷的文字都活了过来,化作最本真的共情,和窗外的雨一起落在心上。
互动提问时,雨声似乎也放轻了脚步。“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我们为什么能胜利?”孩子们的声音脆生生的,裹着雨的清润。有个男孩抢着说:“因为他们爱中国!”——原来爱国的种子,从不怕风雨,早就在稚嫩的心田里扎了根。
最后是绘画环节。孩子们趴在长桌上涂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比雨声更动人。有的孩子把红旗涂得溢出边框,像雨后天晴的霞光;有的画持枪的战士,军装线条虽歪,眼神却笔直如剑;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在画的最底下写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谢谢你们”。

离开时,雨停了,空气里飘着泥土的清新。远处传来孩子们踩水的笑声,清脆得像雨后的风铃,他们举着画跑过积水潭,倒影里的红色星星和黄色太阳,晃得人眼睛发烫。我想,这大概就是对“和平”最好的注解——那些曾在烽火中守护家园的英魂,若听见这笑声,定会借着晚风说:看,这就是我们用血肉换来的人间。
【作者:2024级本科生 王鸿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王莉莉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