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2 20:14:29
点击:
当列车驶离惠山,窗外的风景逐渐向后退去,这场为期七天的山大无锡惠山游学之旅,终于在满箱的收获与不舍中画上句点。七日光景不长,却像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我在红色传承中汲取力量,在科创土壤里触摸未来,在人文烟火中读懂城市,更在青春同行中收获成长。
红色基因,是镌刻心底的精神坐标。游学的开篇,是“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的老照片与实物展品,让“艰苦奋斗”不再是课本里的词语。泛黄的手稿、斑驳的工具,无声诉说着前辈们的初心与坚守。而市、区青年人才政策推介会上,那句“以政策暖才心,以服务聚英才”的承诺,更让我明白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是对人才的重视,对梦想的护航。这些红色印记,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对“责任”二字的理解。
科创与智造,铺就未来的认知画布。从量子感知研究所里跳动的粒子轨迹,到中车时代电驱的智能生产线;从上汽大通的汽车智造车间,到透平叶片的精密加工技术,每一次走进实验室与工厂,都是一场对“科技强国”的沉浸式体验。研究员们眼中的热忱、工程师们手上的老茧,让我看见“创新”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日复一日的钻研与坚守。这些科创见闻,悄悄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原来青春的舞台,可以在实验室,在生产线,在祖国需要的每一个角落。
人文烟火,是城市最生动的注脚。天上村前的四馆藏着惠山的文脉悠长,院士小镇的百工技艺诉说着传承的力量,桃雕制作体验时指尖的木屑香,让我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而惠山古镇的灯笼夜景、南长街的春晚同款烟火、桃源山庄的特色美食,让我们在味觉与视觉的享受中,读懂了这座城市的温柔与包容。当评弹的吴侬软语与青年人才脱口秀的爽朗笑声交织,传统与青春的碰撞,让“文化自信”有了最鲜活的诠释。
同行时光,是青春最温暖的注脚。七天里,粉色文化衫是我们共同的标识,清晨的集合点名、午餐时的见闻分享、夜游时的结伴探索、脱口秀舞台上的开怀大笑,让素不相识的山大学子成了并肩同行的伙伴。记得在量子研究所里为一个专业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记得在桃雕体验时互相调侃“手残党”的作品,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游学之路充满了温暖的底色。

七天的惠山行,我不仅走过了红色展馆、科创基地、人文古镇,更走过了从“认知”到“感悟”的成长之路。惠山的红韵、科创的锐度、人文的厚度,都已化作青春行囊里的宝贵财富。这场游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带着在惠山汲取的力量与感动,我终将把这份收获融入未来的步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长绽放。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楠楠 来自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