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9 20:29:40
点击:
经过26小时硬卧的颠簸跋涉,我们山东大学51名师生党员骨干终于抵达了这片浸染着先烈鲜血的圣地。当“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牌匾映入眼帘时,车厢里不约而同响起了《十送红军》的旋律——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朝圣。
今晨八点半的开班式上,钟国华处长用三组数字击穿了我们的心灵防线:48000、15744、2年4个月。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平均每天就有57个鲜活的生命陨落在这片山野,而其中32256位烈士连名字都没能留下。“为什么战士们不为功名不计生死?”钟老师的发问像一记重锤,让我想起李大钊先生那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信仰面前,生死不过是考验党性的试金石。
站在茨坪的晨雾中,我进一步理解了何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红色革命历史:中国革命从井冈山的茅坪八角楼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火点燃了神州大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不仅要在这里触摸历史的温度,更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研学笔记上,我郑重写下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箴言。未来几天,我们将重走挑粮小道、瞻仰烈士陵园、访谈红军后代。这不是简单的场景再现,而是一场思想的淬火——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叩问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暮色渐渐笼罩了井冈山,层林在余晖的映照下如诗如画,恰似当年燎原的星火,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我们51名山大人,将在这片精神高地上,以坚定的信仰为帆,以不懈的奋斗为桨,扬起理想的风帆,向着远方破浪前行。我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的纯度,每一步都踏出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思考沉淀青春的誓言,让每一个念头都充满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张鑫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一晗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