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边疆,强国有我”山大车协“瀚海青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高在濠

发布时间:2025/07/20 19:51:38   点击:  

7月20日 星期日 阴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敕勒川草原的雄浑壮阔,存在于诗歌中的名字照映在了现实,远征骑行的第11天,我们 “瀚海青波”实践团队来到敕勒川,这里水草丰美、生态良好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内蒙古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是在大数据和乡土植物搭配下人工干预修复成功的典型草原。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便是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调查。刚下车,连片的清新空气,青草连接的天边与远山让我们心生感慨: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真好。

通过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生态修复效果为主要方法,我们希望这次调查结果能够得到游客和居民对以敕勒川代表的生态旅游和草地修复的一些真切看法,希望调查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在这里对人们的影响与意义。尽管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并不太容易,并不是所有游客或居民愿意回答我们的问卷,但我们不断优化我们的策略,摆出更真诚的态度,让人更愿意做我们的问卷调查。四个小时的努力过后,我们得到了不少“一手资料”。

古代游牧民族在敕勒川逐水草而居,生态相对平衡。不过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业开采等现象加剧,导致土壤沙化、草场退化等问题也随之出现,甚至不少地方再找不到“风吹草低”的现象。

庆幸的是,21世纪以来,随着GDP的增长,政府逐渐重视生态恢复,我们采访了一位前来参加骑行比赛的当地大叔,他回忆说,这里曾是土地撂荒、黄沙飞舞之地,也是呼和浩特沙尘天气主要的策源地,后来,呼和浩特市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修复工程,禁止游牧、修复草原。这几年来,他亲眼见证了远山逐渐绿了、草场愈加茂盛了。我们采访到的其他游客也对如今敕勒川草原的生态环境称赞有加。

遥望着如今延伸向天边的广袤草原与连绵青山,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能在短短数年重披绿装,这般巨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这片草地上休闲惬意地散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敕勒川得到了充分体现,事实总是一次又一次昭示着那一句深入我们心底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2024级本科生 高在濠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莉莉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