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本杀活动参与者 冯扬

发布时间:2025/07/22 19:21:20   点击:  

7月22日 星期二 晴

第一幕·幕起

下午两点半的上课钟声还在走廊回荡,四间教室已同时亮起灯光。四个班级、十六个小组,以班为阵,每组抽得一部红色剧本——《治沙人》《点一盏灯,照一路人》《人生无极限》《潜伏》,进行情景演绎。三十二张滚烫的剧本,被一双双稚嫩却虔诚的小手高高捧起。纸薄如蝉翼,使命重若千钧;台词寥寥数行,山河浩浩无垠。短短一小时的排练,少年们争分夺秒。且拭目以待,当幕布拉开,他们将如何把百年风云尽收眼底,又将怎样让红色脉搏在青春的胸腔里跳跃不止。

第二幕·聚光

舞台不在别处,就在每班教室——没有镁光灯,只有午后最炽烈的阳光透窗而入,照在少年们尚带稚气的脸上。他们两两并肩,共阅一纸剧本——那是治沙人杨林与唐夕悦的隔空思念,是朱彦残臂夹笔写下“人生无极限”的铮铮铁骨,是王芳华“点一盏灯”的执拗,更是陆伯谦与翠花在暗夜里交换的轻声誓言。纸张翻动,风声猎猎,窗外的槐树叶子被吹得沙沙作响,像是无数的先辈在低声鼓掌。

“我们不是演员,我们只是被历史选中的人。”——这句在剧本空白处写下的话,成了今日最动人的旁白。道具是家里拿来的玩具手枪、A4纸做的姓名牌;配乐是口琴与课桌轻敲的合奏,稚嫩却滚烫。最打动我的是第三班第二组在排练《潜伏》时,那位平日最腼腆的女生突然拍案而起,学着翠花的口吻低喝:“军令如山!”一瞬间,所有目光被点燃,她似乎真的成了故事中的翠花,与人物共呼吸同命运。我才知道,所谓红色基因原来一直沉睡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只等一声令下,便可燎原。

6-12分钟的时长不长,却装得下几十年的风沙、炮火、呐喊与隐忍。有人为一句台词争论到面红耳赤:“杨林不能先叹气,他得先望向窗外,因为他看的不是沙,是父亲种下的整片绿洲!”排练时间仅60分钟,却要完成道具、台词、走位、配乐的全方位磨合。孩子们也明白一个珍贵的道理:个体只有熔进集体,才能铸成无坚不摧的剑。

从抽签到谢幕,每一分钟都在回答“什么是团结”:是把个人微光编织成炬火,是把班级孤岛连成大陆,是让“我”在历史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更让“我们”在新时代共同举灯。

第三幕·回声

五点整,四间教室同时熄灯。我们搬回最后一张课桌,关掉最后一台风扇,却在黑板上留下一行粉笔字:“今日山河无恙,因有诸君燃青春以继薪火。”颁奖典礼简单而隆重,最佳男主角把奖状举过头顶,孩子们为同伴的精湛表演自发鼓掌。我们明白了:向英雄致敬不必板着脸,真正的敬意是把他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活出来。

窗外暮色四合,却有一盏灯始终亮着——那是少年们亲手点燃的名为“信仰”的长明灯。它将照彻他们此后的路,也照彻更多后来者的路。

尾声·薪火永传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千秋伟业,百年仅是序章。回望千山万水,眺望万里征途,我们让红色精神凝成锋芒,红色基因刻进血脉,在新时代的长风里澎湃成潮。此次红色剧本杀是一次戏剧体验,更是一场精神接力。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薪火永相传,灯灯相映成光。愿每一簇少年之火,都续写更绚丽的时代华章——于万里山河之上,化燎原星汉;于千秋史册之间,留滚烫诗行,燃成永不熄灭的信仰灯塔。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冯扬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王莉莉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