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6 20:00:05
今天,“云中牧歌”实践队的足迹从广袤的天然草场转向了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在学校服务山东办公室、合作发展部冯守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这座乳业“最强大脑”,进行了一场关于科技赋能产业、创新驱动未来的深度对话。
刚一进入国创中心,现代感与专业性扑面而来。国创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这个国家级平台的宏伟蓝图:它采用独特的“143”模式——1个协同创新网络、4大研究中心和3大服务平台,全部由顶尖院士领衔。这不仅仅是一个研发机构,更是一个汇聚了10余名院士、百余位高级专家、上千名核心科研人员,链接超过5000人全产业链创新力量的枢纽。
参观国创中心三大研究中心,如同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未来之门。营养健康中心展示了基于母乳大数据的婴配粉母乳化评估体系,以及提升吸收效率的原生DHA奶技术。繁育养殖中心聚焦“中国牛”梦想,自力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例如遗传水平跻身全球前列的大青山002号种公牛,并掌握性别控制技术实现母牛比例超百分之九十,同时研发低碳饲料及合成生物学蛋白饲料以节约耕地,智慧牧场系统实时管控养殖过程。工艺装备中心则充满创新,益生菌包埋技术确保活性直达肠道,减糖减脂工艺保障口感,人工智能精准控制冰淇淋脆皮均匀性等产品品质细节,灵活的中试车间支持最小五百升量产,有效破解了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参观后的座谈交流,由冯守刚老师主持,国创中心运营负责人陈主任与我们深入交流。冯老师首先介绍了山东大学在内蒙古研究院的建设布局与未来规划,特别强调了依托山大优势学科(如微生物技术、空间科学等)服务边疆发展的决心。陈主任则详细分享了国创中心的建设历程、运营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策略和面临的挑战。同学们也踊跃提问,从集成电路在生物芯片的应用、乳企出口转内销策略,到国创中心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结构,讨论热烈而深入。最令人振奋的是,双方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达成了高度共识,为山大学子未来深度参与国家乳业创新埋下了种子。
走出国创中心大楼,夕阳为呼和浩特镀上一层金辉。回望这座乳业创新的殿堂,一条清晰的脉络在脑海中浮现:从水草丰美的牧场,到汇聚顶尖智慧的科研平台,再到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健康营养,科技与生态正在这里奏响和谐的乐章。作为山大车协的成员,我们用车轮丈量边疆的辽阔,更要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革与创新。国创中心的所见所闻,不仅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内涵,更点燃了我们心中科技报国的火种。
乳香飘过敕勒川,飘向更远的未来,而我们青年一代,愿成为这香气中跃动的、充满希望的新生力量。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匡乘志 来自单位:集成电路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