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5 20:19:30
点击:
今天我来到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中心,参与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资料整理工作实习。在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培训后,我开始进行孟府档案以及影印资料的整理和誊录工作。

不论是繁体和异体汉字本身的复杂多变,还是纸本档案本身可能存在破损而导致字迹难以识读,都为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好在文物保护中心的前辈们给我提供了帮助,科长给我从资料室借来了《简化字繁体字正体字异体字对照字典》《大清会典》等检索工具书,并且教给我一些网络上的繁体异体字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些工具为我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我在整理过程中提高了繁体异体汉字的识读能力,我想这为我未来阅读整理史料都大有裨益。
这里还有一个充满趣味的小插曲,在我刚开始翻译的时候,文稿材料还都是整整齐齐的镌刻影印本文字,可到了最后几页却都成了“豪放不羁”的手写体,委实难以识别,这些“上了年纪”的卷宗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另外,这个和我很有缘分的单位还有一位老SDUer,之前考古学院吴金鼎班的班主任,果不其然是“五湖四海山大人”呐。
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我完成了30多页孟府档案的整理誊录。在阅读档案和整理的过程中,我对孟府档案的史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千年孟府历史沧桑,孟府档案不仅仅反映了历代赋役制度、优抚制度,更记载了传统婚礼、丧礼等仪礼细节。它们既是研究孟子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具体体现,堪称是千年来孟府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和“里程碑”。
通过工作实践,我更加体会到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一件件实物、一份份文书的登记造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是为民族精神寻根溯源的伟大工程。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化遗产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星辰,它们或许沉默无言,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密码、精神基因与智慧结晶。文物普查就像一支精准的探照灯,在岁月的尘埃中搜寻这些星辰,让它们重新闪耀光芒,让那些濒临损毁的档案资料得以保存,让那些见证时代变迁的建筑遗迹获得应有的保护与尊重。为我们国家构建文化自信奠定基石,让我们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文化从何处来,历经了怎样的风雨与辉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孟睿洋 来自单位:考古学院 责编:王一晗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