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7 19:31:23
点击:
午后的阳光倾洒在霍邱县邵岗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作为“益”程山水调研团的一员,我踏入了这所被绿野环抱的乡村校园。空气中弥漫着暑气,却也夹杂着一种质朴的宁静。在负责人温和的指引下,我开始触摸这所学校的脉搏。

青灰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整洁,2023年落成的新楼已经充盈着孩子们的气息。走进教室,电脑屏幕的光静静亮着,“班班通”平板整齐排列——这是智慧校园建设悄然生长的痕迹。机房里的键盘声、功能室里的光影,都在诉说着改变的决心。去年政府捐赠的白板电脑,也正成为知识流淌的新窗口。然而,目光掠过操场,那份新意之下亦有未竟的期待:多功能报告厅和专门的教师会议室仍是蓝图,眼前的党员活动室,正默默承担着额外的使命。

在暑期托管的教室里,我遇见了留守的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在书本后抬起,眼神清澈却带着些许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快门轻响,定格下我们交流的瞬间,那笑容纯粹,却也像蒙着一层薄薄的纱。校长的话语沉甸甸地落在心间:全校两百多个孩子,竟有逾半数是留守儿童或来自单亲家庭。经济的重担,让许多身影未能出现在这暑期的课堂。那些缺失的陪伴,化作或多或少的心理阴翳,萦绕在成长的角落。前路,依然需要更多的星光汇聚。

“生源紧张、经费有限”,这八个字像无形的绳索,羁绊着学校前行的脚步。谈及未来,校长的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他描绘着愿景:渴望公益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在师资的帮扶、知识的甘霖上,给予更深的滋养。他的话语质朴而恳切:“学校渴望获得更多支持,让乡村小学越来越好,既能吸引家长把孩子送来,也能为村里孩子上学提供更大便利。”字字句句,都是对孩子们沉甸甸的责任,和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守望。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线,我步出校门。邵岗乡中心小学的轮廓渐渐融入暮色。此行所见,清晰如刻:硬件改善的印记、公益注入的活力,与留守儿童沉默的背影、经费掣肘的叹息,交织成一幅复杂的图景。这所学校的坚守与期盼,这无声的跋涉与渴望,何尝不是无数乡村小学在教育振兴征途上,最生动也最真实的缩影。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冯馨宸 来自单位:商学院 责编:张穆楠 朱若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