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故事·红古田”新时代大学生红色资源育人改革创新实践参加者 姜韵琳

发布时间:2025/08/15 21:50:03   点击:  

8月15日 星期五 雨

7月的闽西,台风天的反复裹挟着热汽,想起那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我加入了福州大学牵头组织的“红故事·红古田”新时代大学生红色资源育人改革创新实践活动,来到了闽西红色大地。

我们的第一站是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系统了解了闽西革命历程后,我们奔赴各地旧址,实地探访东肖红色旧址群、古田会议旧址、红四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等地,学习了邓子恢、张鼎丞、项与年等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了解了苏区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军民一心的革命历程。

在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旧址,这是毛泽东同志指导下创办的第一所中央苏区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我们坐在当年学员们用过的矮凳上,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字,跟随讲解员学唱《妇女解放歌》,“劝我妇女们,快快觉醒起……打破旧封建,实行新社会。”简单的旋律,质朴的歌词,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唱出了妇女追求解放、投身革命的新声。

最难忘的是在松毛岭战役遗址的下午。讲解员在细雨濛濛中为我们讲述了红军当年在此阻击敌军的壮烈事迹,我们面对着当年无名红军的纪念碑,在细雨濛濛中听着讲解员含泪的讲述,当我们沿着泥泞的小路爬上红军当年的战壕,抚摸着前线指挥部木墙上的弹痕,仿佛又回到了枪林弹雨间,而当年的血战,已换回了今日的青山。

七天里,我们走过二十个红色地标,新罗区、上杭县、长汀县、永定区、连城县,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走过这些地方,也更知道原来“传承红色血脉” 从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记住松毛岭上的每一滴血,是懂得妇女夜校里的每一个字,是像当年的红军那样,永远把脚踩在泥土里,把心放在百姓中。那些在木墙上摸到的弹痕,在夜校里唱过的歌谣,在纪念馆里见过的粗瓦布衣,终究会变成心里的光,照亮往后的路。未来,我们将把本次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作者:2023级硕士研究生 姜韵琳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