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银杏”双育援教团队长 张曼玉

发布时间:2025/08/15 20:17:10     

8月15日 星期五 雨

清晨的阳光透过民族社区老槐树的叶隙,在小路上筛下细碎的光斑。今天是团队在民族社区实践的最后一天,又恰逢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80周年,团队与民族社区共同策划“童心向党忆峥嵘”红色系列活动,为这十天的实践收尾。从七七纪念碑下的深情缅怀,到红色剧本杀的精彩演绎,我们与社区孩子们一起,用行动触摸历史温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读懂传承的意义。

上午九点,由我带队,20余名青少年在其余团队成员的带领到达界首市七七纪念碑。阳光格外刺眼,却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手持扩音器,我们将那段沉重的历史缓缓道来。从卢沟桥畔的枪声到全民抗战的烽火,从战士们浴血拼杀的坚韧到百姓颠沛流离的苦难,每一个细节仿佛都能让空气凝固。孩子们戴着红领巾,整齐地排成两排,即使额头已沁出细密的汗珠,却始终仰头盯着纪念碑,生怕漏听一个字。烈烈骄阳下,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英雄事迹,正通过我们的讲述,在他们心中播撒下铭记与传承的种子。

随后进行的红色剧本杀由我主持,孩子们化身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团,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他们分组协助共同找线索,顺利完成了最终任务。最后发勋章时,有孩子说“要像红军叔叔一样勇敢”。是的,这场剧本杀不只是游戏,更让红色种子悄然落进了他们心里,让那一句“我们记得历史”成为真正可触可感的经历。

下午的绘画课上,我把彩笔和画纸分到孩子们手里,轻声说“画出你们心目中的祖国吧”。孩子们立刻埋头动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有的在天安门前添了橙红的夕阳;有的画了金灿灿的冲锋号,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红军叔叔的声音”;有的特意勾勒出七七纪念碑,碑前静静站着戴红领巾的少年。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将祖国的形象细细描绘,一头连着历史的余韵,一头系着当下的生活。

对我来说,在民族社区实践的十天是难忘的记忆。从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看着他们因为新奇的手机功能而惊叹;到把家乡的非遗彩陶讲到社区,与孩子们一同感悟千年陶韵;再到树叶面具手工课、拼贴诗、防溺水和环保讲座等丰富的课程,每一幕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些握过的手,讲过的故事,种下的种子,终会在某天抽出新芽。

作为团队队长,我深刻体会到此次社会实践的意义——它让我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同时收获了感动与力量,也让红色精神与文化传承在互动中得以延续。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张曼玉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