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院赋能,数智兴村”社会实践团队队长 李德喆

发布时间:2025/08/15 19:22:08   点击:  

8月15日 星期五 雨

寅时刚过,天边还缠着墨色,我就挎上装着无人机配件的背包出了门。晨雾里,背包里的飞控模块、电池和工具相互碰撞,发出细碎声响,像在为即将开启的“数智兴村”之旅轻吟前奏。从冠县县城转乘的班车一路颠簸,鲁西平原的玉米香混着泥土气涌进车窗,车窗外,孟庄村错落的屋舍与连片的玉米地逐渐清晰,似一幅亟待用科技添彩的乡土画卷。

“小李,可算把你盼来咯!”车还没停稳,孟庄村支书温书记远远迎上来,黝黑的脸上笑出深深的纹路。跟着支书往村里走,脚下的土路带着清晨的潮气,踩上去软绵绵的。目之所及,900亩玉米地像一片望不到边的绿海,在微风里泛起层层涟漪,可这蓬勃生机下,人工喷药的难题正困扰着乡亲们——传统背负式喷药,费时费力不说,还很难做到均匀覆盖。

“信院赋能・数智兴村”,我这次就是要把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里学到的四旋翼无人机知识,融进这片乡土。站在村委小院,望着“中国共产党冠县辛集镇孟庄网格支部委员会”的牌子,我深吸一口气,从背包里掏出无人机,开始做喷药前的调试。阳光渐渐铺满小院,给无人机镀上一层金边,飞控程序启动的“嗡嗡”声,打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也开启了科技助农的新篇。

走进玉米地,暑气裹着玉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我操控无人机升空,按照竞赛里优化过的路径规划算法,让它沿着预设网格航线飞行。起初,一阵突来的风差点掀翻机身,我瞬间想起竞赛时应对干扰的经验,迅速调整参数,让无人机重新平稳。农药从雾化喷头均匀洒下,细密的雾滴落在玉米叶上,像是给每株玉米披上防护衣。

晌午,回到村委小院,村干部们围过来,算起了细账:“以前900亩喷药,雇人得花不少钱,还得忙乎好几天,现在有这无人机,又快又省,成本降了,效果还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的认可,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傍晚,夕阳给孟庄村镀上一层金。我站在村委门口,望着“信院赋能・数智兴村”的横幅,想着这几天的事儿。从竞赛里的四旋翼技术,到为乡亲们解决喷药难题,课堂和竞赛中学到的知识,真正在乡土间扎了根、发了芽。

山乡里的风轻轻吹,吹过玉米地,吹过孟庄村的屋瓦。这次实践,让我懂了“学有所用”的分量,科技的种子,只要播进乡土的土壤,就能长成助力乡村的大树。往后,我要带着这份热忱,让更多数智力量,融入乡野,筑梦振兴。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德喆 来自单位:信息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