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贵州省黔东南实践者 顾思源

发布时间:2025/08/23 21:06:50   点击:  

8月23日 星期六 阴

黔山秀水,民族多姿。这个夏天,我作为山东大学“推普绘中华”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投身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之中,于今晚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大学生们进行了普通话培训。

课堂伊始,我们便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三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考察时的指示精神: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为我们此行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清晰方向;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宣传民族村寨、讲述红色旧址,还是以文旅融合打造“多彩贵州”品牌,顺畅沟通都是关键——推广普通话,正是构筑这一沟通桥梁、传递贵州魅力的坚实基石。

课程内容从岑巩特色农产品“思州柚”开始。视频中,侗族女孩小杨热情地介绍家乡的柚子,在说到“思州柚”时,“州”字的发音不经意间带出了平舌的特点——这是受当地方言影响的常见现象。我微笑着示范性地重复了这个词,特别放慢并清晰发出“州”的翘舌音。这个小小的提醒让大家都意识到了平时容易忽略的发音细节。我们趁势总结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型与考察重点,将一些常见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词汇整理出来,带着同学们一起练习。通过示范、跟读和互相提醒,大家养成了更好的发音习惯。

在掌握了基本的发音技巧后,同学们自然而流畅地将学习延伸到了家乡的其他文化名片。我们把贵州黔东南最动人的文化符号都变成了推普的“活教材”:联合国非遗侗族大歌的空灵、思州柚的甘甜、龙鳌河的秀美险峻、红二军团旧址的峥嵘岁月……我还特别设置了“情景模拟工坊”环节,让同学们在模拟文旅服务与助农直播中,逐步克服发音障碍、建立表达信心。大家争相举手,踊跃回应,有同学激动地讲述龙鳌河漂流时的感受,还有同学清晰而自豪地介绍红军旧址的历史。在一句句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清晰的普通话中,我们不仅听到了语言的进步,更看见了一张张因热爱而发光的脸庞。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翅膀。我们期望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为钥匙,让更多人看见贵州之美、听见贵州故事。暑假接近尾声,队伍成员先后完成了面向全国八省十地的推普实践活动,作为山大学子,能用所学助力民族地区交流交融与乡村振兴,我们倍感荣幸自豪。推普之路,亦是我们与各族各地共同成长、收获感动的青春之路。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顾思源 来自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责编:张穆楠 陈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