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寻踪”调研队成员 程诗琪

发布时间:2025/08/23 21:14:14   点击:  

8月23日 星期六 阴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湄洲岛,初升的朝阳透过薄雾,在海面上洒下粼粼金光。今天,我作为“文脉寻踪”调研队的成员,带着调研资料与满腔的期待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准备揭开妈祖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厚重面纱,探寻其如何从古老的传说融入现代生活的脉搏,并依然鲜活地流淌在每一位岛民的血液之中。

站在妈祖祖庙的碑廊前,被海风侵蚀的文字渐渐揭示出她的真面目——她不是虚无缥缈的神明,而是真切存在过的渔家女儿林默。千年前的湄洲岛上,这位聪慧女子通晓天文地理,常在惊涛骇浪中勇救遇险渔船。二十八岁的年华戛然而止,为救人而逝的生命,却在岁月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光华。于是百姓自发立祠祭祀,这份自下而上的崇敬,比任何敕封都来得纯粹动人。

沿着323级石阶向上,我来到了湄洲妈祖祖庙寝殿。这里是全球妈祖敬仰者心中最重要的殿堂,民间称为“正殿”。步入殿内,梁架用料宏大粗犷,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工匠们是如何将这些巨木运送至岛上,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将其搭建而成。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神龛的小木作,采用莆田特有的金漆木雕多重透雕工艺,每一刀每一刻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神龛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刻仿佛在光影间获得了生命。

然而,最打动我的却是殿前那一对石狮。它们静静地守护在殿门两侧,石质已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在前期调研中我了解到,近些年经专家鉴定,这对石狮竟是北宋时期的文物。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石狮冰凉的身躯,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石头的质感,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响。想象着北宋年间,工匠们如何一锤一凿地雕琢出这对石狮;想象着千百年来,无数信众从它们身边走过,虔诚地进入殿内祭拜。这对石狮见证了妈祖信仰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对善良与勇敢的永恒追求。

站在庙殿前抬头看,便能望见矗立在祖庙山巅的妈祖石像。这座高达14.35米的雕像由厦门大学李维祀教授设计,莆田青年艺术家朱伯英雕造,于1991年妈祖诞辰日落成揭幕。365块花岗岩象征着妈祖一年365天日日保佑着四海万民平安吉祥。站在雕像下,我不禁感叹这座雕像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同源同工的另一尊妈祖像安奉在台湾北港朝天宫。

我突然意识到,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最朴素而又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对勇气的赞颂。这对北宋石狮,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美好的传统价值。

回程的渡船上,湄洲岛渐渐远去,但妈祖文化的印象却愈发清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文化凝聚着“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妈祖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其所倡导的扶危济困、慈悲博爱的精神,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程诗琪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张穆楠 陈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