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港能源学子论坛参加者 李子晗

发布时间:2025/08/29 15:44:36   点击:  

8月28日 星期四 雨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清晨的济南裹着一层暖融融的日光,酒店窗外的梧桐叶被晒得透亮。风过时,细碎的光影在地面簌簌晃动。带着这份明朗的心境用过早餐后,我与师姐并肩踏上行程——我们要作为接待者,引领由王立秋教授带队的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团队,前往千佛山校区东配楼赴一场鲁港能源学子论坛之约。这份特殊的身份,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交流充满了期待。

在这次论坛中,我主要负责摄像及倒水工作,从倾听者到服务者的转变,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和教授及老师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辛书记介绍完学院的基本情况后,王立秋教授致辞并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双方围绕人才引进政策、实验室共建模式、科研项目合作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学术论坛有所不同,这次老师同学们的交流更为轻松自然,由于许多香港师生都是山东本地人,大家仿佛唠家常一般说起这些年山大、香港的变化。济南市和山大的人才引进政策让香港的师生颇为心动,这也让我感受到,山大对于人才的重视,正是印证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我也默默期许:未来有一天,我毕业后能有机会回到山大,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天早上从酒店前往千佛山校区的路上,我与其中一位研究方向令我感兴趣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老师得知我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科研,建议我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和好奇心,不要被大量枯燥乏味的实验和失败磨去兴致,慢慢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听了之后有了很深的触动。或许有时我们迫切地希望走在同龄人的前面,被“优绩主义”裹挟,但兴趣和耐心才是能支撑我们从一次次失败中厚积薄发的动力源泉。

第二天的论坛上,四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其中让我最为触动的是每位老师不光讲解了自己的课题,同时也告诉同学们自己在研究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心路历程,实验数据不理想时的焦灼、思路卡壳时的迷茫,以及最终找到突破口的豁然,这让我们深有同感。来听讲座的大多是研究生,他们结合老师的讲解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也都耐心解答。在这次论坛中,我看到了真正的科研人员始终保持着谦逊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这也让正在求学的我们有了充足的信心。

就像那位老师告诫我的一样:“要守住对科研的兴趣和好奇心,别让枯燥的实验、反复的失败磨掉这份初心,慢慢找,总会遇见让自己真正着迷的方向。”这次鲁港能源学子论坛,让我真切触摸到了科学家精神的温度与重量。未来的科研路上,我愿以此次经历为灯,带着这份所见所感,坚定地走下去,让这份精神在自己的步履中慢慢生长、发光。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子晗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