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村参观者 马畅

发布时间:2025/08/29 20:18:21   点击:  

8月29日 星期五 晴

清晨的微风吹过我的脸颊,微光穿过兰陵的树梢,在知青村的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犹记上次参观还是在总角之年,如今再次踏足这片土地,心中满是期待与感慨。我怀揣着对那段特殊历史的好奇,走进了兰陵县中国知青村,去追寻知青们曾经的足迹。

中国知青村是利用原国营苍山农场知青兵团旧址复建而成,占地130亩,房屋500多间,都是上世纪50到80年代遗留的旧式建筑。这里的每一排房屋、每一处土地,都曾留下千余名农场职工和兵团战士辛勤劳动的汗水。

走进知青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习近平总书记题字的“广阔天地,终身难忘”,这八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入文化馆,墙壁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了1955年知青下乡的缘起、1962年的发展、1968年上山下乡的高潮以及1981年逐步结束上山下乡的历程。

在展厅里,山东第一知青徐建春的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她环抱着一大把刚刚割好的小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笑容让我感受到了知青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旁边的展台上,展示着几名知青正辛勤地收集漆树上缓缓滴落的生漆的场景,以及开垦荒山时一锄头一锄头奋斗的场景复原,这些都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知青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陈列厅里,摆放着过去知青们的生活用品,每样生活用品前面都有捐赠卡,详细记录了捐赠人、文物名称、下乡单位以及现住址。那修修补补的二胡、布满锈迹的绿皮水壶、铝制的饭盒,还有工作用的风箱、扁担、锄头、钉耙、喇叭筒等,无一不诉说着当年的辛勤岁月。我驻足在一盏油灯前,这盏油灯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我仍能联想到知青们在昏暗的夜空下,点着油灯,人手一本经典著作细细品读的场景。

场馆里不仅播放着奋进昂扬的音乐,同时也播放着当时流行的黑白电影,通过投影向我们展示着人们的辛勤劳作。看着这些画面,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知青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知青岁月给人最大的收获,一是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自信心。今天的参观,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青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与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

离开知青村时,傍晚的余晖洒在村庄的屋顶上,给整个知青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回头望去,知青村的景象渐渐模糊,但知青们的精神却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马畅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