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9 20:39:46
点击:
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对那段历史的探寻之心,我走进了山东枣庄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这里承载着铁道游击队英勇抗战的光辉事迹,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
从山脚下出发,一路风景如画。清秀脱俗的将军亭掩在绿树间,与雄伟的临山阁遥遥相对;巍巍耸立的纪念碑直插云霄,庄严肃穆的将军碑廊刻满英雄姓名,盘旋曲折的纪念甬道似在诉说岁月沧桑。踏入纪念馆,大厅两边柱子上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醒目。萧华将军题写的“怀中利剑,袖中匕首”,迟浩田将军题写的“亦传亦奇,可歌可泣”,高度概括了铁道游击队的卓越功绩,也让我瞬间感受到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第一展厅里,泛黄的地图、详实的文字,以及那些标注着“敌占区”“根据地”的符号,清晰勾勒出山东尤其是鲁南地区的抗战形势。第二展厅中,“飞车夺枪”“袭击洋行”“智打票车”的场景通过光影技术重现,看着队员们扒火车、夺物资的模拟画面,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在铁轨上的身影。最让我动容的是第三展厅,这里展示着队员们护送干部、运送黄金的故事。玻璃展柜里,一份泛黄的护送路线图上还留着模糊的笔迹,讲解员说,当年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严密监视的铁道线上开辟“秘密通道”,将重要物资和干部安全送达根据地。这份胆识与智慧,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第四展厅的“统一战线”展区也令人印象深刻,印证着“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真理。第五展厅的“受降场景”庄重肃穆,蜡像还原了日军战败后向铁道游击队递交降书的瞬间,看着日军士兵低头的姿态,我心中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六展厅则聚焦“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正以这样的方式,在代代人心中种下英雄的模样。馆内2700多件文物,是历史最鲜活的见证。纪子瑞当年用过的大改锥早已锈迹斑斑,却仍能想象他用它拆解敌人装备的模样;带暗箱的柜子藏过多少秘密文件,如今静静陈列,诉说着隐蔽战线的惊险;徐广云缴获的日军装备,枪口早已失去威慑,却成为日军侵略的铁证;郑君伦的荣誉勋章闪着微光,每一枚都凝结着血与火的考验。

走出纪念馆时,夕阳已染红了临山的轮廓。回望那座“火车造型”的建筑,我读懂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的深意。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记住他们为何而战。作为山大学子,站在新时代的铁轨上,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铁道游击队精神”中那份勇敢、团结、坚守,仍该是我们的精神坐标。唯有将这份信仰化为学习的动力、报国的行动,才能让英雄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申阔 来自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