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30 20:10:05
点击:
清晨6点的青岛还带着初秋的凉意,我拖着装满行李的行李箱,站在机场门口,心里满是对厦门大学的期待与一丝不安。作为交换生,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跨越1500多公里,从北方的岛城来到南方的海滨城市厦门。
飞机穿过云层后,下方是一望无际的云海,阳光洒在上面像铺了一层碎金。我翻看着手机里提前下载好的厦门攻略:环岛路的沙滩、鼓浪屿的老建筑、厦大的芙蓉隧道……每一个名字都让我忍不住想象落地后的场景。途中,厦大交流生群里不断弹出消息,有老师提醒,“报到点在思明校区南门接待处,海韵校区的同学后续会有班车接送”,也有同批的交流生分享 “已经到厦门高崎机场,正在坐机场快线去学校”,陌生的伙伴们在群里互相问候,让我心里的不安少了几分。
中午,我跟着人流取完行李,在机场出口看到了厦大交流生接待点——几位穿着红色志愿者服的学长举着“厦门大学交流生接站点”的牌子,远远看到我就挥手:“同学是来报到的吧?先在这边登记,海韵校区的班车半小时后出发!”他们的热情瞬间驱散了我的局促。登记时,学姐递给我一份《交流生报到指南》,里面详细写着海韵15号楼的宿舍分配、校园卡办理、选课流程等信息,还贴心地附上了海韵校区的地图,标注出食堂、超市、教学楼的位置,特意备注“海韵离环岛路近,傍晚去海边散步很方便”。
办理完报到手续,我跟着几位同去海韵校区的交流生一起坐班车。车驶出思明校区,沿途能看到更多靠海的街道,偶尔能瞥见远处的海岸线。
坐上班车后,车沿着环岛路附近的街道行驶,沿途能看到成片的棕榈树,偶尔能瞥见远处湛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路过曾厝垵时,还能看到街边充满闽南特色的小店。走在海韵校区的路上,能明显感觉到这里更贴近居民区,街道旁种着高大的椰子树,风里除了花香,还隐约带着一丝海水的气息。学长笑着说:“海韵校区虽然离思明主校区有点距离,但胜在安静,而且步行10分钟就能到海边,晚上去吹吹海风特别舒服。”
我的宿舍被分配在海韵15号楼的4楼,四人间的布局和山东大学的宿舍很相近,有种亲切感。傍晚时分,来到海韵二食堂。食堂里菜品丰富,既有闽南特色的沙茶面、土笋冻,也有北方常见的水饺、面条。我点了一份沙茶面,浓郁的汤汁裹着劲道的面条,配上鲜嫩的虾和豆腐,味道和山东的咸鲜口味截然不同,却格外好吃。吃饭时,邻桌的几位交流生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有来自东北的同学,也有和我一样从山东来的,大家聊起各自的学校,分享着“以后要一起去环岛路看海”的计划,陌生感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消散。
晚上我回到海韵15号楼的宿舍,洗漱完躺在床上,看着窗外厦大的夜景——远处海面上有零星的渔船灯光,校区里的路灯温柔明亮,偶尔传来海浪拍打岸边的隐约声响,一切都既陌生又新鲜。我拿出笔记本,写下今天的经历,心里的不安早已被期待取代。
从山东到厦门,从山东大学到厦门大学,这1500多公里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明天,我将去学院报到,开始熟悉课程安排;未来几个月,我想走遍校区的每一个角落,每天傍晚去海边散步,周末和新朋友们去鼓浪屿感受老建筑的魅力,更想在这段交流生活里,学到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成为更好的自己。
合上笔记本,我对着窗外的夜空轻声说:“厦门大学,你好!海韵15号楼的新生活,接下来的日子,请多指教。”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李昱瑶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