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30 21:40:55
点击: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台,怀着几分期待与郑重,我踏上了前往吉林省博物院的道路。今天,我将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这座承载着吉林大地千年文脉的殿堂中,度过意义非凡的一天。
博物院庄重典雅,气势恢宏。我身着志愿者服装,站在咨询台前,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活泼雀跃的孩童,更有许多年轻面孔,像是来完成一场与历史的约会。我微笑着为他们指引路线,介绍着“白山松水的记忆”“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等展厅内容。做完这些,我们大多会收到一声“谢谢”,让人心里泛起奇妙的暖意——不论少年人或是老者,来到博物馆的都是那些和蔼的、素质高高的人,我们之间总是很默契,让友好与知识在脚下这片土地双向传递着。
午后的时光,我前往吉人堂文创商店帮忙。这里不像传统的纪念品区,反而更像一个充满巧思与温度的文化客厅。以“高句丽壁画”为灵感的帆布袋、印着张大千传奇般灵动的泼墨画笔记本、造型取自长白山天池的冰晶书签……每一件商品都不只是物件,更是一个故事的载体。游客们驻足良久,细细挑选,盖上一枚枚精美的纪念章——那些印章上,有抗联战士的剪影、有“天下太平”的篆体字样,也有“梅兰竹菊”意象的美好寄寓。于是,盖章不再只是一种“打卡”,而是以一种轻盈却不失庄重的方式,将历史盖进心里……
在忙碌间隙,我曾偶然步至东北抗日联军展厅。灯光昏黄,文物静默,却仿佛有雷声隐隐。一件磨破了袖口的军装、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它们无声,却震耳欲聋。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这些从小听到大的名字,在这一刻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用生命照亮黑夜的真实的人。他们在这片黑土地上与敌人周旋、与严寒抗争、与饥饿对峙,却从未低下过头颅。我站在一幅地图前,上面标注着抗联密营的分布,那密密麻麻的记号,像是星火,终成燎原之势。来来往往的游客间,我独自穿着志愿者马甲停驻在英雄雕塑之前。我仰望着他们,他们平视向远方,却在我的心里巍然而立。
这一天,我不仅是志愿者,更是学习者、见证者。我触摸到了吉林从荒原到沃土、从战火到新生的变迁历程,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何为“顽强”,何为“坚守”。而文创与盖章这类新型文化传播方式,也不仅是潮流,更是一种属于当代人的、仪式感的致敬,恰恰告诉我:历史从不拒绝年轻,反而渴望被以新的方式讲述、传承。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望博物院宏伟的轮廓。夕阳为其镀上一层金边,庄重而温暖。我知道,黑土之上的英魂、岁月深处的回响,还有一代代人接过历史、走向新生的脚步,这些东西从未离开。
这一天,我被历史打动,也更坚信:唯有铭记,才能真实地向前。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骞予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谢婷婷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