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19:09:57
几场雨,济南变得愈发凉爽,天空中透着淡淡的阴霾,这样的天气使我的思绪回到在牛津访学的日子。灰黄色石墙,处处可见的尖塔建筑,天空常常是灰色牛津郡遍布牛津大学的学院,各学院悄然融入城市建筑中,仿佛连空气都带着学术与历史交织的气息。回望那段参与牛津展望计划的时光,竟有些恍惚——像做了一场新奇而充实的梦。
初到牛津时,我被这座城市的厚重感深深震撼。哥特式的尖顶、蜿蜒的石板路、与伦敦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项目课程设计极具启发性,包括文学、语言学以及新闻学多方面知识。我印象极深刻的是一节文学讲座,讲述莎士比亚早期作品与科技的关联,这是我不曾考虑过的研究视角。课后与教授交流时,我提出了困惑:“有时我无法完全沉浸于文学作品——比如读《威尼斯商人》时,我会因鲍西亚的婚姻选择感到愤怒和不解。这种接近难以共情的心态,是否会阻碍我对文学的真正理解?我是否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反应?”教授笑着回答“这正是莎士比亚期待的读者”,一语点破我的困惑,“莎士比亚笔下角色充满矛盾:鲍西亚既是聪慧独立的女性,又在父权制度之下。你的阅读体验正是莎士比亚希望带给我们的。”教授们更像是引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鼓励大家提出问题并给予点拨。

此次行程中,除了按计划参与课程学习,我们还充分走进当地,感受不同场景的独特魅力。在牛津,我们漫步于布满历史印记的当地街区,那些与牛津大学学院建筑交相辉映的街巷,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学术底蕴;在银石赛道,虽没有赛事时的轰鸣,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赛车文化的激情与速度感;前往温莎城堡,体验皇家宫殿的宏伟建筑与精致内饰。最后,我们抵达伦敦,威斯敏斯特宫的华丽与庄严令人震撼,仿佛能看到英国议会运作的历史脉络。走进英国国家美术馆,馆内众多世界名画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殿堂,每一幅作品都传递着独特的艺术思想与情感。
收获远不止课堂上的知识积累与旅途中的风景印记,更珍贵的是跨越国界的友谊与文化碰撞带来的心灵触动。我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带队老师畅谈,从当地习俗聊到教育理念,在语言与思维的碰撞中感受文化差异的奇妙——他们分享着各自国家的节日传统,我们也兴致勃勃地讲述中国的文化故事。临别时,我们特意送上精心准备的代表中国文化的小礼物,当老师们眼中泛起惊喜的光芒,用中文说着“谢谢”时,那份跨越语言的情感流动格外温暖。这段旅程,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更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收获了真挚深厚的友谊,这份情感印记,远比风景更让人难忘。

如今再忆这段旅程,它早已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访学,更像是一场重塑认知的成长修行,让我更清晰地认知自我,也更勇敢地拥抱世界。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会再相见。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熙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王莉莉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