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资源化”课题参加者 王炫

发布时间:2025/09/08 22:55:32     

9月8日 星期一 晴

清晨七点,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棂,洒在整齐排列的试模和搅拌机上。我们“青创砺研”团队的三名成员早已到达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天的目标是完成赤泥基胶凝材料稳定碎石的试件制作——这是“固废资源化”课题中的关键一环。

赤泥,这种铝工业产生的高碱性废渣,如今在我们手中,正经历一场从“废”到“宝”的蜕变。在李召峰、张健老师以及师兄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前期设计的配合比,称量赤泥、水泥、矿渣粉和激发剂。赤泥此前已经过烘干、磨细、过筛,如今以粉末状静待“激活”。每一步称量都必须精确到克,每一份材料的混合都要干拌至色泽均匀——科研的严谨,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随后,我们将其与级配碎石混合,加水湿拌。那一刻,实验室里弥漫着混合料特有的土腥味与碱味,而我们却感到了科研的魅力。装模、振捣、静压成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默契配合。振捣次数、压力大小、养护温湿度,这些看似琐碎的参数,却是决定试件成败的关键。

脱模后的试件被轻轻放入养护箱,它们将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继续“成长”,等待7天、28天后的力学性能测试。我们将验证的不仅是材料的强度,更是工业固废资源化的可行性。

夜幕降临时,我们整理完实验数据,虽疲惫却充满成就感。正如导师所言:“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每一次振捣、每一次测试中的真实探索。”这一天,我们不仅制作了试件,更在实践中学到了何为“知行合一”。科研之路虽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因为我们正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王炫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谢婷婷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