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4 20:10:26
今天是第68届“国际聋人日”,经四路万达广场一层格外热闹 ——“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手语学习暨爱心义卖活动正在这里开展。作为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的志愿者,出发前我只盼着能尽一份力,却没料到这场晴朗午后的相遇,会成为心底如此深刻的印记。
抵达活动现场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简洁的展台与几排座椅,场地不算华丽,氛围却很特别。广场上的人潮喧闹依旧,可活动区域内几乎听不到交谈声,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不停比划的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同时用手语交流,瞬间被震撼:他们的手势熟练流畅,指尖起落间满是默契,眼神的交汇、面部表情的配合,像一场无声却生动的默剧。
活动中,我们有幸见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部病员服务中心主任王瑞。他身材高大,说起话来格外热情,介绍活动目的时,双手还不自觉地跟着比划手语—— 教大家基础手语,让更多人理解听障群体的交流方式;与小学合作,点燃孩子们学习手语的兴趣,每一句话都满含对听障朋友的关怀。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如此熟练的手语,竟是他自学半年的成果。“以前很少有医生会手语,听障患者就诊时常常‘说’不清、‘听’不懂,医患之间像隔了一堵墙。” 王主任笑着说,正是这份触动,让他主动请教、坚持练习,日常里多和听障人士交流,慢慢练就了流利的手语。
他还耐心地给我们科普:听障群体的语言逻辑和健全人不同,不同地区的手语甚至有“方言”差异;有时为了快速沟通,还会简化手势,而正因同一个动作可能有不同含义,交流时必须盯着对方的眼睛、观察表情,才能准确读懂心意。随后,他还教了我们几个简单手语,指尖的起落间,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种无声语言的魅力。
离场时,阳光依旧温暖。想起现场那些鲜活的手势与真诚的眼神,我明白了,手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破隔阂的桥梁。它让听不见声音的人们,像孩子般直白地展露喜怒,用最纯粹的方式传递情感。真希望有一天,所有人心底的话都能自由传递,不再被声音的缺失所阻碍。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李宗霖 来自单位:控制学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