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5 21:48:09
昨天晚上,我怀着期待,聆听了王兴步教授主讲的“践行齐鲁医学精神,做‘大写的齐鲁医学人’”主题讲座。
王教授的讲座循着三个脉络展开,分别是“齐鲁医学那些年”“齐鲁医学那些人”“齐鲁医学那些事”,将齐鲁医学的历史娓娓道来。他从两个校训的发问开始,屏幕上展示着山东大学的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与齐鲁大学的校训“博施济众,广智求真”。这段尘封而辉煌的历史,让在场许多同学第一次清晰地触摸到母校的根脉,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第一部分“那些年”,带我们回溯山东大学的起源与历史。当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从1864年狄考文先生在登州创建蒙养学堂,到1876年改名为登州文会馆——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也是齐鲁大学的前身,再到强国建设中山大人的身影,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这些历史。
而“那些人”,则是一部用名字铸就的史诗。有齐鲁医学奠基人狄考文先生、狄考文夫人、聂会东先生,有齐鲁大学名家老舍先生,有齐鲁医学大师如中国病理学先驱侯宝璋、著名药物学家薛愚、著名骨科专家叶衍庆,还有齐鲁医学杰出校友如病毒学专家洪涛院士、眼科专家谢立信院士……王教授如数珍宝,每一段生平轶事都讲得引人入胜。老师讲到张茂宏先生“潜心学医,与党同行”,将医德和师德诠释得淋漓尽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大写”的医学人应有的模样:技术精湛是根基,而人格高尚才是灵魂。,我们未来手握的不只是手术刀,更是患者的信任与生命的重量。
进入“那些事”,齐鲁医学精神带着山大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弘扬担当精神、锤炼崇实品格、培植创新素养”。当古老的齐大校歌旋律响起,当《校友歌》的歌词投映在屏幕上,一种跨越百年的青春共鸣在激荡。我们静静地观看微电影《寻》,镜头语言无声,却在我们心中惊起波澜。影片中那份对齐鲁医学精神的追寻与坚守,让我们感受到芳华百年的齐鲁医学。
讲座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同学脸上仍带着深思。前路漫漫,光已在前方。作为山大学子,我们必将循着有无数先贤点燃的精神之光,努力成长,以知识丰富头脑,以仁爱温暖心灵,努力成长为一名“大写的齐鲁医学人”。
【作者:2025级本科生 李婷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谢婷婷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