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8 19:34:52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答辩的日子,我换上那身还略带陌生感的正装,手指抚过衬衫的领口,心里却不由自主地绷紧——会是一个好结果吗?会有许多团队表现比我们更出色吗?无数犹豫与担忧,像潮水一般阵阵涌来。
最终,我还是走进了那座熟悉的教学楼,站定在4309教室门前。推门进去,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评委老师严肃的面孔、同学们专注的眼神,让空气仿佛都凝重了几分。我是第十四个答辩的,于是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静静聆听其他团队的展示。
台上的同学们流畅而自信地汇报着他们的项目,每一个团队都准备得如此充分,PPT精美,数据详实,表达清晰,我不禁暗自比较,心里越发没底。幸好,身旁始终坐着团队的伙伴,她不时低声给我打气,一句句鼓励像小小的火苗,温暖着我忐忑的心。

终于,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灯光有些刺眼,台下目光聚焦,我开口说出那句练习过无数次的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童心同行队的队长李卓。”
就在那一瞬间,很奇异,先前所有紧张和不安突然消散了,我仿佛不再是那个为答辩成绩而焦虑的自己,而是回到了七月的烈日下,第一次走进社区、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的那个我。我开始讲述我们团队的实践过程,而语言不再只是汇报名单上的冰冷文字——它们有了温度,有了画面,有了情感。提到“青年音乐节”时,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个夏夜:露天广场上,大家肩并肩站着,手机闪光灯如星海一般摇曳,所有人一起高声唱着《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一刻,没有评委,没有分数,只有歌声与笑容。而说到“家庭露营日”,我忍不住嘴角扬起,想起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从包里掏出珍藏的饼干,非要塞进我手里的模样。那些零食,是他最珍贵的宝贝,而他愿意分享给我。
我逐渐明白,社会实践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一场答辩、一个名次。它关于相遇,关于体验,关于我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真实的人群中,去感受、去倾听、去给予。那些熬夜整理的材料、反复修改的讲稿,固然是努力的见证,但真正让我眼眶发热、心跳坚实的,却是过程中收获的友情、信任和成长。
而结果如何,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真正收获了比奖项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个夏天。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卓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谢婷婷 王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