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1 20:19:14
9月19日至21日,我来到昆明理工大学参加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经过前期网络评审,我们从来自30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435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带着风电场硬件在环验证平台作品参赛。对我们来说,这三天像一次把心里那股劲儿落到实际里的过程:把准备期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推演,都在赛场上兑现。
从6月开始备赛,我们一边把演示做扎实,一边把讲述练清楚。最难的是把内容压进7分钟答辩:为什么要做、到底做了什么、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下一步怎么走。我们有意识地减少术语,用更接地气的例子去说明价值;也一次次地修辞、删句、换顺序,直到彼此都能在最短时间里抓住重点。一路练下来,队员都感觉到表达变得更清爽了,心态也更稳了。
19日抵达昆明,报到、布展、踩点,晚上又合上电脑背了一遍节奏。真正上场时,呼吸和停顿都在掌控里。专家的提问很直接:你们的结果能不能反复验证;换一个场景还能不能跑得顺;下一步最值得投入的地方是什么。我们把手里的记录和数据摊开,也坦诚承认不足——接口还需要更规范,复杂工况要补实验。走下台,大家第一时间把建议整理成行动清单,谁来推进、怎么验收,都写得清清楚楚。
闭幕式宣布我们拿到三等奖。开心是真实的,看见差距也同样真实。与优秀队伍相比,我们在系统化打磨和展示叙事上还有提升空间,这让人不甘心,但也给了具体方向。回程路上聊得最多的,是怎么把这次的收获落到地上。
这趟比赛也把我们的工作放进了更大的格局里去理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清洁能源更稳定地并入电网,也需要每一个环节都更可靠、更高效。我们做的这件事,说到底就是把“从实验室到工程”的链条打通一段:让测试更贴近真实,让改进有据可依,把小小的进步接到国家“双碳”目标的大图景上。
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学校各部门的支持。此行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分量。作为山大研究生,我们会继续秉持“崇实求新”,把论文写在风场与电网之间,把产品做进工程与产业之中,不急不躁,往前走。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娄载庚 来自单位:电气学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